“一块翡翠戴三代,人走玉还在。”
翡翠不仅是珠宝,更是承载家族记忆的“传家宝”。但市场上假货横行、价格混乱,新手稍不留神就可能踩坑!
今天,我们从行业内部视角,揭秘5个简单却关键的选玉技巧,让你一眼识破商家套路,轻松找到值得代代相传的珍品!
一、看“种水”:玉的灵魂藏在透光里
核心口诀:内行看种,外行看色
什么是种水?
种水是翡翠的“底子”,决定了它的通透度和细腻感。
常见等级: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
如何选?
✅ 透光观察:用手机灯光照射,玻璃种如清水透亮,豆种则颗粒粗糙(附对比图)。
✅ 避开误区:别被鲜艳颜色迷惑!种差的翡翠易变种发黄,传家宝首选冰种以上。
二、辨颜色:不是越绿越值钱!
真相:翡翠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色”,饱和度、均匀度才是关键!
-新手避坑指南:
✅ 正阳绿>灰绿:颜色越鲜艳明亮,价值越高(参考帝王绿标准)。
✅ 警惕“见光死”:某些翡翠在自然光下颜色变淡,务必在室外确认!
潜力: 近年紫罗兰、晴水色翡翠升值迅猛,小众色系可能捡漏!
三、验瑕疵:裂、纹、棉,一招分清!
行业黑话:“无棉不成玉”,但有些瑕疵绝不能忍!
工具:手机放大镜或强光手电筒。
✅ 裂 vs 纹:裂是贯穿性损伤(指甲能刮到),纹是内部生长纹(不影响牢固性)。
✅ 棉的影响:雪花棉是加分项(如木那料),但团状棉会降低价值。
-传家底线:有裂的翡翠不要买!佩戴易碎,难传承。
四、选工艺:好料还需好工衬
匠人说:“玉必有工,工必有意”
雕工判断:
✅ 线条流畅:人物开脸端正,花草细节灵动(。
✅ 比例协调:佛公肚子饱满,观音身形修长。
机雕 vs 手工:机雕边缘平整但呆板,手工雕有深浅变化。
提醒: 素面翡翠(手镯、蛋面)更保值,雕件需为名家工!
五、证书陷阱:学会看这4个细节!**
血泪教训:90%假证书都输在这些细节!
必查项:
✅ CMA/CAL标志:国家认证检测机构才有。
✅ 密度:假翡翠密度不符,证书会露馅。
✅ 备注栏:若写“含其他矿物”,可能是B+C货!
验证: 扫码进入核对编号,支持复检的商家更靠谱!
结尾:你的传家宝,从这一次选择开始 “传家宝”不一定要天价,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天然A货:经得起时间考验,越戴越润;
2. 眼缘+品质:既符合审美,又有升值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