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家张志伟“复活”明代宣德炉
沿用两千多年前古老而神秘的工艺——失蜡法,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南通民间工艺家张志伟以宣德炉为蓝本仿制的铜香炉,成为时下收藏界的“新宠”—— 铜炉生烟,沉香袅袅。
千百年来,香炉一直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将香炉置于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而抚琴弹瑟时烟香与琴音相伴,又有了“绕梁三日沁人心”的雅致。
如今,香炉,这一古代文人精致生活的代表,正成为时下收藏界的“新宠”之一。
我市民间工艺家张志伟,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宣德炉原件为蓝本,沿用两千多年前古老而神秘的工艺——失蜡法,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以及蜡汁、铜汁的双重浇灌,制作而成的一只只精美绝伦的铜香炉,深得藏家的青睐。
今年5月,由其制作的仿明宣德炉——双龙三足熏炉和明式铜桌双双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界奖——“艺博杯”大奖赛金奖。专家赞曰:“传承技艺,做工精致。”
1与铜香炉结缘
在南通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苗金卫眼中,张志伟堪称业内“奇人”。
今年50岁的张志伟,少时跟随名师学画,其后做过工人、当过兵,后承包经营一家广告公司,还成功投资养殖了数万只“狼山鸡”,如今已然是南通城里名声颇响的“鸡司令”。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张志伟与铜香炉结下殊缘。
多年前,张志伟皈依佛门,成为一名俗家弟子。
“一只香炉一尊神”。结下佛缘后,张志伟逐渐对香炉、鼎等敬佛礼佛的器物产生了兴趣。恰好,一位同门师兄出自铜匠世家,两人一见如故。师兄将一身的制铜手艺教给了他。
“很多人问我,怎么会做起铜炉来,其实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渐渐接触下来,才觉得其趣无穷。平时做生意容易浮躁,但当你面对这些形状古朴、皮色亮丽的铜香炉,你会真的体会到何谓‘心静’。”
被师兄领进门之后,张志伟对手工铜器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如今,经他亲手制作的铜香炉已逾千件。其中,最让张志伟引以为豪的,则是他的宣德炉仿制品。
明代宣德铜炉是中国铜香炉之翘楚。明代宣德皇帝因好香炉,命工匠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精心铸炼,铸造出3000座香炉,色泽晶莹温润,成为传世之宝。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家里藏过几个宣德炉,视为珍宝。他在《宣德炉哥注》中将宣德炉比之于绝色女子的肤色,“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手捧一本来自台湾藏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宣德炉画册,2004年,张志伟和师兄一起摸索着制作仿明代宣德炉。
仿明宣德炉局部飞龙造型栩栩如生。张志伟和他制作的部分仿明宣德炉。 (稿件配图由记者江建华摄)
2追寻失蜡技艺
古玩界,宣德炉的仿制有一粗一精两种工艺。其一是由黄杂铜翻砂模铸造而成,较为粗劣简陋,手感较轻,洞眼砂眼较多;其二则是传统的失蜡法浇铸技术。所铸器物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
失蜡法,是一种古老的铜器铸造工艺。
史载:中国已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是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晚期铜盏部件和
上海隽澄艺术交易中心品成立于2009年10月,属股份制公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指定拍卖企业。公司专业从事古董艺术品的拍卖,展览,鉴定等业务。现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及海外藏家们征集拍品
公司下设艺术品部和资产部,经营业务包括艺术品拍卖和资产拍卖。艺术品包括瓷器、玉器、铜器、名人字画、碑帖、善本、古木牙雕、钱币、邮品杂项及当代书画。多年的市场运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实力的评估、策划、拍卖队伍。
买家构成:大集团客户;胡润百富买家;山西大买家;江浙房地产老板;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 联合会;上海赛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买家等等!
诚信经营! 客户至上! 服务周到!
文物鉴定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内外端客户的雄厚实力保证。
聚全球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天下资深藏家宝物。
媒体宣传和网络展拍结合,打造全面立体的宣传阵容。
搭建业内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拍卖广场,成就钻石级艺术品交易平台。
征集范围:
精品陶瓷:各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名家字画: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杂项清玩: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明清家具: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