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7400万港元并未撬动瓷器春拍的高价态势,香港和内地的高估价拍品频遭流拍,那么,看瓷器秋拍,香港市场,因精稀拍品尤其是明代瓷器精品出现,高价多创,内地市场,资金倾向于品牌诚信及估价合理的拍品,细分板块也会形成焦点。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内地拍场,依然存在以赝充真、虚假交易,中低端拍品买气不足。
成交率,优于春拍 本轮秋拍,香港市场推出多个瓷器相关场次,重要专场的成交率普遍占优。苏富比瓷器工艺品专场,64.31%;淳穆博远:私人珍藏重要明代瓷器,85%;秋葵宫妆:成化青花宫碗(编注:1件拍品),100%;京都珍藏清代御瓷(编注:6件拍品),100%。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62.04%,英国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70.83%;美国精粹收藏珍品,92.86%。
内地市场,总体成交率优于春拍。北京保利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78.30%;大明·格古专场,76.12%;诚轩瓷器工艺品,83.89%;两家以瓷器杂项作为专长的公司——北京东正宫廷艺术专场,92%,其中国古董珍玩专场57%;中汉中国古代瓷珍暨工艺品残器专场,75%;北京华辰在一般瓷器专场之外,设立单色釉制瓷精品专场,成交率达83.87%;中国嘉德瓷器专场,较春拍走低,为52.25%。
高价,并非“反清复明” 香港市场诞生了瓷器秋拍诸多高价。1.41亿港元的冠军碗,产自苏富比。古董商翟建民拍下后证实,实际买主为北京藏家。
这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手感与众不同,“女子说它像新生儿的肌肤,男子则说像十八岁的少女”。该“宫碗弧壁圆滑,口沿微撇,隽秀蕴藉,犹如华葩半开。淡蓝宜漫抹,浓青善勒骨。外壁巧绘秋葵连枝,蜿蜒曲回。嫩叶有芒掩映花间……通体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润泽如玉”。
该碗符合收藏“传承有绪”的要求——1947年由Cunliffe 勋爵在伦敦收藏;1981至198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览;1993年及2003年,著录于香港苏富比的有关出版物。
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中,一只明宣德青花矾红彩“海兽图”高足杯,以7964万港元成交,由上海藏家竞得。
香港佳士得重点推出的“英国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部分中,明宣德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式扁瓶,以2812万港元成交。该场共24件拍品,含宋、元、明、清瓷,成交价前十中,8件为明瓷。
此外,香港苏富比“淳穆博远:私人珍藏重要明代瓷器”专场中的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1804万港元;明弘治黄地青花槴子花纹盘,664万港元。
本次秋拍,京沪大买家涉足明代精品瓷器,香港拍卖行巨头均拍出多个高价明瓷,内地亦出现高价明瓷。于是,有媒体以“反清复明”解读市场变化和未来走势。
瓷器艺术品市场人士胡智勇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香港拍出多件高价明瓷,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明代板块,但并不会导致瓷器市场“反清复明”。“资本历来倾向明清官窑瓷器,前几年清瓷行情不错,但好的明瓷,市场少见。这次明瓷高价集中,首先是两家拍卖行加大征件力度,选到了优质拍品。只要是品质上乘的官窑瓷,资本一定是追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