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港中大文物鉴定检测机构作合作并引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考古实验室的古陶瓷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考古实验室与古陶瓷大省的考古研究机构经过十多年合作,收集了三十余处典型窑址发掘出土的产地和年代地层明确的20000多件古陶瓷残片样品,用中子活化(NAA)有损分析了10000多个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用能量色散X荧光(EDXRF)、同步辐射X荧光(SRXRF)、质子激发X荧光(PIXE)无损分析了近万个样品后建立的具有统计性、代表性的古陶瓷胎、釉、色料中主量和微量成分的标准数据库,是目前国内外按照科学分析要求建立的古陶瓷样品量和数据量最多的数据库。通过科学检测分析和数据比对,实现对古陶瓷的权威科技检测。
什么是科学的古陶瓷仪器检测?
古陶瓷中主量和微量成分难以全面仿制 现代高技术仿品能够实现10个主量成分数据与古代瓷器十分相似,因此用10个主量成分的数据不能进行仿品的识别。高技术仿品不能实现与古陶瓷胎、釉、色料中微量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整体上相似,只有用主量和微量成分综合检测才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3607单元 (广州办事处)
联系人:刘主任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早9:00至晚17:00
温馨提示:请提前1-2天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