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贸易银元是近代流入我国外国银元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品种,因币面有飞龙图案,故俗称为日本龙洋。明治三年,日本维新政府为适应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开展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需要,始铸的贸易银元,历时45年,直到大正三年(1914年)止,累计铸造贸易银元约两亿枚,其正面图案为环绕的珠圈和设计独特的小太阳图案,两侧为呈弧形排列的樱花枝叶,中间的文字为汉字“铂金壹万圆”,下面是绸带扎成的同心结;背面的图案为“飞龙戏珠”,周边的文字有“大日本”和“明治八年”字样。铸工精良、制作精美、成色统一,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日本贸易银币的币面铸有“飞龙戏珠”图案(图1),俗称“日本龙
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上台,为开展对外经济和商品贸易,维新政府于明治三年(1870年)开始铸造面值“一圆”的贸易银元,直至大正三年(1914年)为止。这45年中,据统计,共铸造了34个年号的日本龙洋,依次是:明治三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至三十年、三十四年至三十九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和大正三年。 日本龙洋有三大版别:明治三年版(正面龙图背面太阳);明治七年版(改为正面龙图背“一圆”);明治八年版(又改为正面龙图背“贸易银”,但此版仅连续发行3年);明治十一年又改回七年版,此后再无改动。 日本龙洋有大小版之分。大版重27.22克,直径3.86厘米;小版重26.96克,直径3.81厘米。《收藏界》2006年第8期邵春华《日本贸易银元浅谈》一文中介绍“明治三年至明治十八年的为‘大版’,明治二十一年至大正三年的为‘小版’,而明治十九、二十年则既有‘大版’,也有‘小版’”。这里,“明治三年至明治十八年的为‘大版’”之说恐为不妥,因为我藏有明治十四年至十八年五块银币均是小版(图2)。分辨大小版并 简说日本龙洋银币 和图片。另有一种打“银”字版。日本自1897年在本土停止使用银元后,为了与中国台湾、朝鲜和中国东北贸易的需要,将部分银元加盖“银”字戳后出国使用,以防止银元倒流入本土,兑换黄金。大阪造币厂“银”字盖在左侧,东京造币厂“银”字盖在右侧。左、右盖“银”字银币(图3)比普通日本龙洋少见,市场价也要略高些。 明治四十五年是明治时期生产日本 龙洋的最后一年,大正三年发行了大正时期的第一年银元,也结束日本发行银元的历史。所以明治四十五年和大正三年是日本龙洋发行的最后两年,它们跨越了两个朝代(图4)。 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龙洋在我国的存世量较多,在钱币市场也容易买到,但这是指普通版的。明治三年、七年、八年这些早期发行的日本龙洋,就很难见到了,即使碰到有卖的价格也便宜不了。 明治三年版的龙洋,只发行了一年(一圆以下面值的银辅币除外)。我只有一枚三年版50钱的银辅币(图5),其面值、重量、大小虽和一圆版不同,但正面的图案是相同的,故不影响欣赏。 明治九年版的龙洋(图6)和八年、十年版是一样的,都是正面龙图背“贸 不难,在银币正面,标有“420”数字的是大版,标有“416”数字的是小版(明治三年版上没标重量和含银量,它除外)。 日本龙洋除以上三大版别外,还有稀少的“一圆版”,但我没有见到过实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