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研究生学历,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等。
据冯远介绍,这次展出的作品大致分为3类,一类是写实的人物肖像画,表现的是当下中国人的形象;一类是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和唐诗宋词的古典诗意画;一类是吸收了一些现代艺术理念,在艺术形式、个人风格上做了一些改变而创作的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作品。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的冯远表示,希望观众能从作品中读出这样的印象:中国艺术家在探索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潜力很大;东西方交流对彼此来说都是促进和学习的机会。他说,希望有更多欧洲朋友通过展览了解中国当下艺术。文化交流需要逐步积累,东西方艺术要达到相通、互赏需要一个过程。中国文化厚重,有丰富的底蕴,相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交流,西方同行会喜欢中国绘画。
如果哪位藏家想知道此类藏品在哪里成交的、成交价格等交易详情,作为估价的参考依据,可以与本人联系联系人:陈总 电话: QQ:
冯远字画近期拍卖信息如下:
拍品名称 估价(万元) 成交价(万元) 拍卖日期
冯远 癸巳(2013年)---120.00-150.00万.25万
冯远 2002年作 八仙.00-50.00万.32万
冯远 蒲松龄采风图 镜心-88.00-108.00万.50万
冯远 2000年作 竹林.00-120.00万.00万
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家,冯远认为艺术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但这离大师还有距离。“社会上容易有一种大师满天飞,画猫大师、画虎大师都可以自封,有的是“时名”。但有的“史名”要后人来评,不是当代人说。”
================24小时热线===================
一直以来,冯远在创作中不仅探索和解决着笔墨与造型、传统与现代、结构的严谨与笔墨的写意等艺术、技术上的矛 盾与难题,同时更深入思考着时代与自身的关系,他撰述上百万字的文章,凝聚着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他自觉地把为时代创作大美作为己任。这些在他本次 展览的现实主义人物题材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不仅关注着远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的淳厚质朴的人性之美,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都市百态,以入世精神描绘着眼前世 俗的世界收藏字画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作品,应戴上手套,以免字画被汗渍污染和指甲划破。欣赏字画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作品。字画开卷闭卷不能过于用力。若出现折痕,可在字画背面喷些水使其润湿,然后贴在玻璃上晾干或用低温熨斗熨烫一下,折痕即可消除。
字画在存放时要注意防潮防光防尘。藏室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灯光的强度也要控制,字画珍品放进囊匣中置阴处保存,不要轻易见光;如果字画被泥土、墨水、油脂等弄脏,要进行清洗。一般情况下,只要用软性的毛笔或刷子轻轻将不洁物干擦掉。如污斑严重,可局部湿洗,用棉花球或毛笔蘸些清洗剂,将污迹擦去,并随时用吸墨纸吸掉液体,最后用清水蘸残留的清洗剂,操作时要谨慎行事,以免损坏书画。
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家,冯远认为艺术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但这离大师还有距离。“社会上容易有一种大师满天飞,画猫大师、画虎大师都可以自封,有的是“时名”。但有的“史名”要后人来评,不是当代人说。”
书画专家刘金库曾介绍称,在构图上,马远改变了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因此被称为“马一角”,品评者对他这种“残山剩水”的独特画风赞赏有加。另外,这两幅画虽然是扇面,中间却没有夹扇柄的痕迹,说明藏家对其非常珍视,没有作为纨扇使用,故经历数百年风霜之后品相依旧上乘。
冯远的画有哲理性。由于这哲理性出自他的天性与禀赋,是一种自然流露,既见于他作品的题材内容,也见于他的笔墨及其他形式语言。哲理性成为他作品审美内容的一部分,悄悄地灌输给观众。这一点很可贵,因为当前中国画创作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太满足于浅白的表述,不少画者忘记了绘画除了赏心悦目的功能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传达观念和意义、影响人们思想与心灵的作用;另一种倾向是令人烦恼的“做”哲理性的倾向。有些画者忘记了绘画的意义、内容应该隐藏在形式之中,隐藏得愈隐蔽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