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春秋,缘于春秋这段历史和春秋的人物。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之名肇于孔子删订《春秋》,时周王朝衰微,群雄争 霸,诸侯国间的战争频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促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文化向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纵观春秋,管鲍协齐、介推焚山、 皮赎百里、勾践尝胆、简子思贤、董狐直笔、专诸鱼肠、要离断臂,志士英豪,跃然眼前;春秋论语,左传国语、墨翟兼爱、邓析两可、老聃无为、庄生逍遥、诗思 无邪、楚歌猗兮;诸子百家,异彩纷呈。正是短短三百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意识形态的本源,甚至定格为历史不可超 越的辉煌巅峰。
展 开春秋玉器的篇章:河南黄君孟夫妇墓、三门峡虢国墓、淅川下寺、桐柏县月河、山西金胜村赵卿墓、江苏吴县严山、湖北曾侯乙……这些地方出土的玉器造型之奇 巧,技艺之精湛,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因为喜欢春秋,不知不觉中积攒了几十件春秋玉器,标本类则更多,一直想对春秋龙形纹饰作系统的梳理,憾尚未成 型。
关于曾侯乙玉器断代之浅见
湖北曾侯乙在学术上断为战国早期,那是对墓葬的断代。据 考,曾侯乙于公元前433年下葬,墓葬大量的铜器明确被证明为前几代曾侯的遗留,或是楚国赠物。我个人认为,小小曾国,能够拥有如此宏大的墓葬和如此精美 的青铜随葬品,在距春秋末年短短四十余年间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精美绝伦的玉器更是需要漫长的制作过程,因此绝大多数应是前期遗存。另外,无论从型制上还 是风格上,曾侯乙墓出土的372件玉器中起码半数以上,特别精美具有代表性的,都应是春秋晚期。如兽面纹玉琮、动物形半琮、金缕玉璜、虎形佩、鸟首形佩、 组合式玉剑、玉梳、十六节龙凤佩、四节龙凤佩、对龙、对璜、方形玉镯、铜刀玉首、内外绞丝封边变形龙纹璧、等等,还有一定数量的改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