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0年凯迪拉克以一部《一触即发》首次冠以“微电影”的概念以来,“微时代”正式开启,伴随着新媒体平台迅猛而出,各种微电影拍摄纷纷来袭。微电影营销用视听多重语言强化了品牌的建设和沉淀。在众多商业微电影(Type II)中,汽车与手机是两大活跃的先行者。
成功的营销型微电影拍摄需要创意与形式的双重成功,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精良的电影画面,精彩的对白音乐、鲜明的人物形象、互动感人的情感,引发观众的探索欲。
1剧本为王
软性的情感共鸣比硬生生的LOGO植入更能让用户记忆深刻,感人的故事能在社会化媒体存活地更久。国际大品牌在进行微电影拍摄时的传播重点,并不在于产品,而在于打造品牌和受众体验。植入均是软性的,好看的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唯一目的是把产品功能、品牌理念巧妙地渗透进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戏虐无法承载着商业诉求,因此大品牌的微电影拍摄比较忌讳闹剧,或是出现容易被恶搞的元素。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微电影必须远离娱乐、严肃、高高在上,但需要睿智的设计、有底线的幽默和鲜明的品牌精神。
2互动剧情
在注意力碎片化的现状下,微电影营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集中网民的注意力,增加观众的停留时间。互动剧情,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它增加了观看时间、可玩性和重复观看/使用次数,观众也不会觉得枯燥,曝光在品牌下的时间肯定是现在的N倍。
摒弃粗暴的大规模公关投放,让互动剧情引爆扩散。把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到主动参与决定剧情走势、挖掘隐藏剧情,尽管“0成本”推广很美好,但达到良好的效果,整合传播是必不可少的。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人、说正确的话--借势节日、大事件制做应景的微电影拍摄,从PC到移动终端的全覆盖,配合O2O的广告战略、促销活动来变现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最后,微电影拍摄一定要精细。情感享受也需要视觉享受,高成本更能把握电影质量,社媒用户更愿意分享画面优质的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