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歙砚与端砚、洮砚和澄泥砚并列为全国四大名砚,其中尤以江西婺源的龙尾石为上品。目前,婺源唯一的老坑矿所产石料几乎绝迹,新坑矿甚至歙县附近地区所产的砚石料也将面临枯竭之境,保守估计,歙砚最多只能开采10年左右;而位居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业已进入“纯库存加工”时代。早在2000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便把端石列入“保护性稀有矿产”名录。2003年,肇庆市为消除非法开采,全面“封坑”,五六十个出产端砚的主要矿坑被钢筋、水泥严严实实地封上了洞口。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所有名坑,如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砚身价因资源稀缺而价格猛涨;而洮砚的生产也已走向“断根”边缘。如今,几大名坑都已“封坑”,现在销售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卖一块就少一块了,故砚石之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收藏投资艺术品市场行情大好,而砚石却一直是个冷门收藏项目而未受到关注。但在中国香港则是另一番景象。早在1994年的香港拍卖市场,砚台就已受到收藏界青睐,其价格的时候就可达到十几、二十万人民币。10年后的香港,砚台的价格已突破百万。2004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清康熙松花石雕夔龙纹砚”就以140.64万港币成交。翌年,香港苏富比再次推出了“清乾隆松花石雕灵芝纹砚”,以191.2万港币的高价成交。而内地的砚台市场,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直到2007年,江南第一拍西泠印社拍卖首设名砚专场开始,砚石市场才受到收藏界的关注而风生水起。好在随着砚台市场的日渐繁荣,砚文化、砚学也在兴起。一批砚文化的先行者已纷纷推出砚学专著,一批有识之士也纷纷建立组织宣传推广砚文化。特别是同根同脉的海峡两岸藏砚人,不断交流,相互切磋。
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适合制砚的是轻度千枚岩化的板岩[1]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砚锋为片状砚锋。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
2007年7月,西泠印社拍卖推出国内首届“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在该专场中,一方清代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以96.8万人民币的价格夺魁,高出估价8倍。首场古砚拍卖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成绩,专场总成交额1832万人民币,成交率高达98.29%。此后,名砚拍卖专场受到众多收藏者的追捧,2009年的一场拍卖会上,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最终以548.8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文人砚拍卖的世界纪录。2010年,文人砚市场继续升温,西泠春拍“历代名砚专场”82方拍品成交率100%,全场最贵的拍品是“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成交价高达235.2万人民币。而今年5月,中国嘉德上拍的一方“纪晓岚铭紫云砚”更以586.5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