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生活于东晋末年,这既是一个皇室败弱、士族争霸,致使社会人生极不安定的时代,又是玄学风行、朝野以清谈为贵,因而风流辈出的时代。现代学者汤用彤说:“按玄者玄远。宅心玄远,则重神理而遗形骸。神形分殊本玄学之立足点。”(《魏晋玄学论稿》)阮籍说:“徒寄形躯于斯域,何精神之可察。”(《答复义书》)这种把形神尖锐对立的观念,为魏晋名士的个性解放、行为放达提供了思想前提。玄学精神落实于绘画艺术,就是追求超越有限形体、表现无限精神。魏晋名士嵇康曾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顾恺之特别推崇此诗,专为之作画,并赋诗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的传神观念,应当是从流行的玄学思想中获得启发的。 但是,如果坚持形神分殊,即如玄学祖师王弼所主张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那么“象”就是最终应当抛弃的。顾恺之说:“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苍)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魏晋胜流画赞》)顾恺之认为,“传神”不能脱离“实对”,即精神表现不能脱离真实描绘。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代宗师,顾恺之的伟大在于,他发挥玄学的精神,不是抛弃形象,而是以精神表达为绘画宗旨——“传神写照”,非常自觉地用形象作为传达情意的工具——“以形写神”,而且在形象取舍、改变和组合中实现了情感表现的高度自由——“迁想妙得”。 史传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说到顾恺之的“痴绝”,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他就是桓玄(369年-404年)。顾恺之相信小术(灵应术),桓玄曾拿一片柳叶告诉顾恺之,这是蝉用作蔽身的叶子,人用它就可以隐身。顾恺之听信桓玄之言,高兴地用这片柳叶隐身,桓玄乘机在他头上撒尿,他不以为怪,相信是自己隐身了,桓玄没有看见。顾恺之曾将一箱自己非常珍惜的画作封存好,寄放在桓玄处。桓玄私自打开箱子,把画作全部窃取,并原样封存箱子。待顾恺之索还画作时,拿到一个空箱子,桓玄称自己从未打开箱子,顾恺之相信桓言,并且解释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由人之登仙。”(《晋书·顾恺之传》)桓玄对顾恺之的侮弄和窃夺,明眼人一看就知,而顾对桓信任不疑,实为痴绝。 顾恺之作品拍卖成交价格 张大千 仿顾恺之醉舞图 万 3737.5万 吴为山 2005年作 晋 25-28万 28万 颜宝臻 2008年作 顾 10-15万 22.4万 宋拓顾恺之女史箴 8-10万 9.52万 黄休复(款) 仿顾恺之母 8-12万 8.96万 顾恺之女史箴图卷等四种 无底价 3.92万 顾虎头画列女传八卷 汉· 0.5-0.5万 2.02万 上海资深金牌古玩经纪人:瞿经理 帮你了解更多古玩艺术品资讯 和其他商品一样,书画艺术品的价格总体上由供需关系决定;但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书画艺术品的整体供给相对稳定,作品之间的异质性较强,因此市场需求在定价 中起主导作用。在当前拍卖市场中,90%的上拍作品来自于已经去世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存量已经固定,其中的珍品更是可能大多被博物馆或收藏大家永 久收藏,使得流通市场的作品数量趋于减少。具体到每一幅书画,即便是同一画家的多幅作品之间,由于创作时机与环境,蕴含着画家不同的情感和构想, 各幅画作之间的可替代性较小,这种稀缺性决定了书画作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很小,甚至为零,任何需求的增加最终都会表现为价格的上涨。因此,给定任一画作,其 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大小,当人们的购买能力和欲望增强时,价格必然上涨。 书画市场的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书画作品兼具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既可能源于书画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也可能来自以书画为载体进行财富 保值增值的需要,抑或是两者的叠加。从消费属性的角度看,书画的独特性、稀缺性使其具有奢侈品的属性,购买书画作品往往成为个人文化品味、巨额财富和尊贵 身份的象征。书画作为奢侈品,其需求与个人财富量正相关,居民收入水平和偏好对书画的需求有决定性作用。 从投资属性角度,书画投资的吸引力在于未来潜在的较高投资回报率及与其他资产的弱相关性。2000年以来,基于书画重复交易得出的投资回报率显示,书画市 场的年化收益率虽然有起伏波动,但始终在20%以上;此外,书画市场与股票、债券、房地产、黄金等资产均呈现出弱相关或者负相关,使其资产配置中具有一定 的对冲效应。 ++++++++++++++++++++++++++++++++++++++++++++++++++++++++++++++++++ 如您有藏品想出手或鉴定。 咨询热线: 交流QQ: : +++++++++++++++++++++++++++++++++++++++++++++++++++++++++++++++++++
报价:面议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摩诃路
公司:文化集团
手机:17621033189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