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检测鉴定过程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藏家可全程参与。所出具的检测结果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国家司法机构,如公安局、法院等在无法确定文物真伪时,均选择我中心检测仪进行检测作为司法依据,是目前文物检测鉴定之首。
当你走进洛阳围棋博物馆时,整个陈展的古代围棋品类,足以颠覆常人对围棋棋子认识的空间概念:馆内在1000多米长的展线、上下两层楼的展馆内,诠释了从围棋起源、春秋战国、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至今的围棋史话。展品从汉代的土埐色人工磨制石头围棋子,发展到唐代的陶制两面凸围棋子,到了宋代改型成了两面平型的围棋子,明清以后定型成现在的单面弧形的子型。
丰富的展品撼动每一位来参观者的心:没想到古代围棋子的内容这么丰富,饱眼福了!“你瞧,这是目前的棋子,直径26.1毫米,像一元币大小,这是最小的棋子,直径才8毫米,好像一粒豆豆,有世上最薄和最厚的棋子,有过渡型棋,棋盘格棋子……”工作人员讲解说,洛阳围棋博物馆内的每一枚古棋子,都记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记者看到,在展品众多的类目中,除了棋谱、棋盘、棋罐等,最饱人们眼球的还是宋代围棋子的花色和棋型。
在中国的五大窑址中,北宋的钧窑、汝窑和官窑都出过棋子,还有洛阳扒村、宝丰的清凉寺、焦作的当阳峪、巩义的黄治窑址也出产很多类型的围棋子,有一些是素面的;但更主要的是这些窑址在宋代生产出了相当多的带纹饰的花围棋子,有印花的、有剔花的,还有写刻花的;上面源自生活的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人类精神文化,馆内几百种花色围棋子的材质有陶质的、瓷质的、大漆的、琉璃的、水晶的、瓷片的;花色图案涵盖了人物类、文字类、钱币类、鸟羽花草类……还有笔工精美的剔花图《牡丹花》棋子,竹刻工艺花《莲荷》花;让人不能忘记的《乌鹭》漆器围棋子。
洛阳围棋博物馆是一个古围棋文化专属类的民营博物馆,共展存历代棋子3万余枚,此外,人们在博物馆里还能了解到历代名人与围棋的故事,围棋的经典诗词,围棋的外传,以及金庸等名人对洛阳围棋的厚望。
洛阳是中国围棋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市区开发的古栈道中曾出土大量与围棋有关的文物遗存,例如定鼎门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就包含有一批唐宋时期的各种带花围棋子,在开发老城区新街时,出土了大量唐代制作棋子时遗留的带冲孔贝壳,这些都可以证明,洛阳在古代就是围棋活动及生产的重地。
围棋博物馆馆长王潼玲说,围棋产生的原因一定是与直线图形、点和黑白、数等概念相关的,河图洛书也同样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这类认识的产生。河图洛书的图形与围棋有相近之处,如果想象用类似图形占卜的古人,发明了围棋,也是一种合乎情理的猜想。当然更恰当的说法是:围棋是在河图洛书的文明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一朵瑰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