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0 11:08:07
报价:面议
地址:江苏,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公司:
福源禽业生态养殖孵化场手机:
13852810258微信:fuyuaneye
电话:
0138-52810258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已认证
实用养鹅技术,鹅怎么养
鹅是食杂性家禽,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所以有“青草换肥鹅”之称。从鹅的生物学角度看,鹅的肌胃压力比鸭大0.5倍,比鸡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另外鹅消化道比体长长10倍,而鸡仅为7 倍,加上鹅小肠中碱性环境,能使纤维溶解,因而鹅从牧草中吸收营养的能力特别强。牧草营养价值高,加上配合饲料的补饲,营养全面,使发展种草养鹅成为投资少、周期短、收效高、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㈠ 雏鹅舍的准备
1、 清洁和消毒。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房屋作为育雏室。将雏鹅舍的地面、墙壁、门、窗等处打扫干净,用热石灰水粉刷墙壁,把洗净的用具放入育雏室,用0.2%的百毒杀喷洒1 次后,再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液30毫升加15克高锰酸钾混合,关好门窗密闭后熏蒸24小时以上。
2、 垫料及保温。进鹅苗前2 天,在鹅舍铺好细木刨花、碎新鲜稻草等垫料。准备好250 瓦的红外线灯、煤炉等取暖设备,并检查舍内有无贼风进口,在墙壁上安装抽风机以便换气。
3、 备好水盘、料盘。水盘和料盘按5羽雏鹅配1个均匀摆放,调好高度。
4、 调节温度。在雏鹅进舍前几小时,预开取暖设施,使地面与雏鹅背部等高处的温度达28-30℃,并保持恒温。
㈡ 雏鹅的饲养管理
1、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很好用高为35厘米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挑选雏鹅。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雏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4、饲喂方法。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以绿豆大小为宜。
5、饲料和牧草。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6、光照和温度。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
7、分群、卫生及通风。随着鹅体的长大,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 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15只,随后视天气情况,如果适宜可大圈饲养,但每群很好不超过200只。雏鹅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从身上抖落的皮屑、羽毛较多,可在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抽风换气,没有条件的可短时间开窗开门换气。勤扫栏舍,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8、定期消毒育雏舍。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
9、严格执行免疫计划。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
㈢ 生长鹅的饲养
1、鹅生长至4-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
2、一般每日饲喂4--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后放在食槽内,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4,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为:玉米粉粒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1.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一种新型腺病毒引起的雏鹅传染病。可造成雏鹅大批死亡,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目前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养鹅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 流行病
自种蛋孵出的小鹅自3日龄以后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达到高峰期。30 日龄以后基本上不发生死亡.死亡率在25%~ 75% ,甚至100% 10日龄以后发病死亡的雏鹅有60%~80% 的病例在盲肠往十二指肠方向.这一小肠段出现了典型的类似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理变化.所以一般人们认为该病就是小鹅瘟,但这些种鹅在产蛋前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免疫的后代雏鹅仍然发病.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对该病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该病无论是自然发病还是人工感染.其死亡高峰期均集中在10~ 18日龄。
2 临床症状
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3~5d 自然病例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2.1 很急性型 病例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常没有前驱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即极度衰弱.昏睡而死或临死前倒地乱划.迅速死亡.病程几小时到1d。
2.2 急性型 病例多发生在8~15日龄.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群采食时往往将所啄草丢弃,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鹅掉群,行动迟缓,嗜睡不采食,但饮水似不减少:病鹅出现腹泄.排出淡黄绿色或灰白色或蛋清一样的稀粪.常混有气泡,恶臭.病鹅呼吸吃力.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喙端及边缘色泽变暗.临死前两腿麻痹不能站立.以喙触地昏睡而死或临死前出现抽搐症状。病程3~5d。
2.3 慢性型 病例多发生于15日龄以后的雏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间歇性地腹泄.很后因消瘦营养不良和衰竭而死.部分病例能够幸存.但生长发育不良。
3 剖检
肠道病变很具有特征性 4日龄死亡的雏鹅,各小肠段严重出血,粘膜肿胀、发亮、蓄积大量粘液 7~12日龄死亡的雏鹅各小肠段严重出血.粘膜上出现少量黄白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有少量片状坏死物。14日龄后死亡的雏鹅.小肠后段开始出现包裹有淡黄色假膜的凝固性栓子.小肠外观膨大,比正常大1 2倍.肠壁变薄.没有栓子的小肠段严重出血.粘膜面呈红色 栓子主要出现在小肠中后段至盲肠开口处 栓子与肠壁不粘连。
早期死亡的雏鹅.盲肠与直肠出现肿胀、充血后期出现较多的粘液.泄殖腔充满稀薄的黄白色内容物 10日龄内死亡的雏鹅呈现皮下充血、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暗红色,肝脏瘀血呈暗红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较正常大3~5 倍,胆汁呈深墨绿色:肾脏充血,外观呈暗红色。其他器官无明显异常。11日龄后的死鹅.除肝脏瘀血,肾脏轻度充血、出血外,其他器官无明显异常。
4 防治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重在预防关键是不从疫区引进种鹅和雏鹅,有该病发生、流行的地区.必须接种疫苗免疫和采用高免血清进行防治。平时做好清洁、消毒、隔离工作。
4.1 疫苗免疫
4.1.1 种鹅免疫 在种鹅开产前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一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进行两次免疫.在5-6个月内能够使后代雏鹅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不发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这是预防该病很为有效的方法.
4.1.2 雏鹅免疫对雏鹅1日龄时.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口服进行免疫.3d即可产生部分免疫力.5d可产生100%免疫保护。
4.2 高免血清防治
4.2.1 对出壳1日龄雏鹅 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一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皮下注射0.5mL.即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4.2.2 对发病的雏鹅群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一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皮下注射1.0 1.5mL每只.可达60%~100%。
另外.在确诊该病时.一定要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确诊.注意与小鹅瘟进行鉴别诊断。在治疗过程中,肠道往往发生其他细菌感染,故在使用血清进行治疗时.可适当配合使用其他广谱抗生素、电解质、维生素C、维生素K 等药物,以辅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