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检测鉴定过程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藏家可全程参与。所出具的检测结果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国家司法机构,如公安局、法院等在无法确定文物真伪时,均选择我中心检测仪进行检测作为司法依据,是目前文物检测鉴定之首。
提起威尼斯画家,在一般观众心里都是大写的提香(Titian,威尼斯画家)两个字,在中国观众里尤为如此。随着近些年去威尼斯旅游的中国游客增多,许多旅游团往往会把提香在安康圣母教堂的Assumption of the Virgin放在观光线路里。因此与乔尔乔内(Giorgione,威尼斯画家)比起来,提香是“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有名。
这样的命运,并不怪别人,只能怪他自己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我们至今不仅不知他出生在哪一年,甚至连哪些作品是他画的都不能确切地知道。像乔尔乔内这样谜一般的人物所引发的观众的好奇心,逐渐成为近些年各大馆办展的票房保证,就在此次的展览举行的同期,伦敦的另一家博物馆V&A博物馆也在举办年度大展:《波提切利的重新阐释》(Boticelli Reimagined),展出一个名叫波提切利的深远影响,而这位意大利画家一辈子只有两幅签名画作传世。这个传统并不是近些年的时尚,早在1996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就办过了Rembrandt, Not Rembrandt?的展览,邀请观众鉴定哪些是不写信、不署名、办工作室还收了一堆徒弟产量惊人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真迹。(那一次,这个叫Simon Schama的老头也去了,后来他无奈地表示自己实在无法在一片昏黄的画作陈列中认出哪一幅是伦勃朗的真迹)。
乔尔乔内此次的展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每月出版的杂志里,对此次展览的介绍用了“谜”(Enigma)这个词来形容,环绕着这位画家做了有趣的讨论。皇家学院的杂志里说“恐怕再也没有这样一个留下如此少的画作却能历经如此长久的时间还如此受欢迎的作家了”。如果说另一位画作稀少而盛名累累的艺术家维米尔(Vermeer)的作品题材局限于“家居生活”(domestic life)的话,乔尔乔内所驾驭的内容(“repertoire”) 却无疑宽广了很多。皇家学院的此次展览包括“肖像”、“风景”“宗教画”和“寓言肖像”四个展厅,近乎全景反映了威尼斯画家和乔尔乔内本人更为多变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