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业的阜阳拓展训练公司-伟星企管,满意度高达99%,选择伟星,选择成功!伟星企管与您分享企业培训中的“习惯性错误”!
1.落地的培训才是好培训
是的,这是最容易犯的习惯性错误,尤其是在越来越多高能力专家大力“鼓吹”培训落地的时候。
这个习惯性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忽略了培训需求的多层次性。培训需求至少有澄清概念、开阔思路、启发灵感、创新思维、掌握技能、学习新知等等层次,一定要把培训和行为落地进行“硬链接”,手就有些伸得长了。有的时候,培训该务虚还得务虚,只是该落地时要落得漂亮。
2.不懂业务怎么做培训
确实有些培训讲师为了维护所谓专家形象,在一知半解的领域也要假装有过深入研究而贻笑大方。其实,培训之于业务,是典型的方法之于应用。如果培训讲师或者培训部门对培训技术应用了然于胸,不懂业务照样可以作好业务培训。只要踏踏实实按照培训设计的基本方法对业务培训的目标进行仔细分析、对培训过程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用恰当方式对业务知识进行萃取、用恰当的训练方式来支撑实施,培训恰恰可以为业务带来“意外惊喜”,更加能够体现培训的价值。
3.培训需求=标准-现状
这是很多技术派培训专家最容易犯的习惯性错误,在经典的培训专著里确实也是这么说的。在实际应用中,技术派专家为了得到这个“差距”可谓殚精竭虑。
实际上这里边有两个问题:一是评价现状的能力和成本问题;二是评价出差异之后的差异化训练手段和成本。不考虑这两个问题,只是一味考虑精确测量,实在是显得有些“书生气”了。尤其是在涉及大规模人群培训时,这个习惯性错误容易让培训管理者无所适从,比如新员工培训,你能评价每个人的现状
有的时候,紧紧盯住训练标准比测量出的“差距”更加简单高效。
4.案例学习=大家讲故事
随着内容众创时代到来,很多企业都在推行案例学习、员工课堂等崭新学习方式,并为员工众创提供了技术平台。更加要命的是,这种学习形式看起来还风风火火,不但接地气还有人气,似乎“很不错”——这是又一个容易犯的习惯性错误。
员工众创内容确实接地气儿,并因为员工参与、集体荣誉等关系还显得有人气儿,但容易陷入“故事会”,张三李四王五,不同的故事你让员工学谁学什么
因此,类似案例学习和员工课堂等学习方式,更加要巧妙地嵌入“企业导向”,才能使这种崭新学习方式不仅仅是“热闹”,而是更有价值,也为企业知识沉淀与传承打下基础。
实际上,企业培训工作中的一些“习惯性错误”远不止这些,培训从业者要防止不经意掉入这些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