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格网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生态格网结构起源于2000多年的竹笼,羊圈工艺,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工程中首次使用,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格网结构。如今,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新型生态格网结构,成功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工程、堤防的保护工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同时与一些传统刚性结构比较起来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保护河床、治理滑坡、防治泥石流、防止落石兼顾环境保护的首选结构型式。
生态格网编织
1、生态格网为一次成型生产的石笼网,除盖板外,边板,端板,及底板间不可分割。长度、宽度公差为±5%,高度公差为±5%,内部每隔1米采用隔板隔成独立的单元。
2、生态格网采用组装方式,盖板,边板,端板,底板单独生产组装成网箱,各部分用螺旋钢丝缠绕捆绑,网箱所有边丝均采用粗丝加强生态格网网箱结构的强度。
生态格网施工
网笼施工主要程序是立架→装料→砌平→封口等。
1、立架
将网笼错缝摆设就位,避免出现纵向贯通缝。将网笼四边立起,用绑线将相邻边沿扎紧,在绑扎过程中避免高镀锌损伤。
2、填装
填充的块石大小搭配合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空隙度,并保证网石笼的直线外形。
机械填装速度快且经济,但并不如手工填装好控制。人工进行填装要保证不刺破下层的土工膜,并形成较好的外观和密实的结构。
填料必须尽量减小空隙,单块石块之间接触良好,尽可能的填紧,减少石笼中石料移动的可能性。填料尺寸属于正常范围时,各种形状的块石都要装得紧密。
3、砌平
在网笼内填块石时,外露面应用粒径不小于10cm的块石,并用人工摆砌平整,以获得美观的表面及防止水流将块石从网目中淘走。应保证超填石料高2.5~3cm,以便为沉陷留有余地。
4、封口
在砌筑好的网笼(网垫)上依据设计要求铺填壤土,采用人工移植当地草皮、灌木,并撒上草籽。将顶盖盖下,然后用绑扎线将两条重合的框线扎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