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陈宏林 男 1971年 生于江苏高邮1993年毕业于无锡工艺学院 先后师从蒋新安 徐南2000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安碧为师 作品风格多样 富含自己的特点
陶刻的起源据目前考证可追溯到宋代。那时被称之为陶刻,实际上是艺人用竹笔在壶底刻划署上自己的名款而已。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茶道的钟情,从而引起对紫砂器的珍爱,品香茗吟诗作画,赏壶艺雅趣横生,陶刻艺术也随之日趋兴盛,不断提高。那时就有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语中不难看出人们对陶刻艺术的赞颂。
步骤及方法
1. 陶刻的执刀方法与执毛笔大体相似:"指实、掌虚、腕灵".执刀不能执死不动,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牢固地执住刀管,不同的是大拇指与食指需前后转动刀管,这就是刻绘的主要基本技法"捻管法",使刀游走于360.中,上下左右运动自如。这也是陶刻中难度较大的基本操作技法。
2. 紫砂陶刻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出绢秀飘逸的神韵。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3. 双刀正入法
双刀正入法是两面用刀起底,刻出的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
等,犹如碑碣石刻,比较端庄严谨。
4. 单刀侧入法
单刀侧入法运刀需胸有成竹,下刀可轻可重,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
然流畅。
5. 紫砂壶刻绘好的生坯与烧制好的紫砂壶成品前后效果对比,刻绘内容由张大林老师刻绘
陶朱紫砂陈宏林紫砂刻绘工作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