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雏鹅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鹅属草食水禽,有独特的生物学征性和生理特点。雏鹅是指出壳0—21日龄以内的小鹅。它绒毛稀少,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
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防疫免疫,极易引起发病和死亡。要降低雏鹅的死亡率,必须了解引起雏鹅死亡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1.管理因素
1.1 温度
鹅是恒温动物,而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
人工拨散堆挤的雏鹅,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 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叨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一旦
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1.2 湿度
雏鹅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虽不像对温度的要求那样严格,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实践证明,当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
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叨光,外观好像用热水烫过后拔净了一样。这样的雏鹅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抵病力减弱
,日后容易成为僵鹅,失去饲养价值。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容易孳生,饲料和垫料容易霉变,鹅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同时还会引发雏鹅的热射病。
1.3 饥饿与缺水
随着体内简便卵黄逐渐被吸收,雏鹅的新陈代谢日益旺盛。因雏鹅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应的饲料品质好、易消化。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的大
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鹅都能吃得好、吃得适中(七八成饱)。 刚出壳的雏鹅机体含水分75%左右,若24h内不给雏鹅饮水,雏鹅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
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开始饮水,就不能无故中断。
1.4 有害气体
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所、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15mg/kg、氨气的含量超过21 mg/kg、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46 mg/kg时,雏鹅就会
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粘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状。若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鹅则会出现眼角膜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并出
现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很后仰头、抽风、瘫痪而死。 造成雏鹅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室温较高、育雏舍通风不良、雏鹅饲养密度较大等。引起雏鹅氨气和硫化氢中毒的主
要原因有:育雏舍潮湿、通风不良、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没有被及时清除等。
1.5 挤压和鼠害
育雏室保温条件不好、雏鹅突受惊吓、雏鹅在装运过程中遭受颠簸、不定时喂料饮水、饲养密度过大等常会引起雏鹅挤压致死。 鼠害对3周龄内的雏鹅影响很大,不仅会引起雏鹅
死伤,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它畜禽,必须严加防范。重点要堵塞育雏室的鼠洞,注意关闭门窗,严防老鼠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