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利器《》广州金利源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田小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守住“绿水青山”,必须突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瓶颈,必须走出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困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与自然相协调。
在此背景下,开发再生资源产业成为一个有效路径。和原生资源相比,再生资源能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有效缓解目前这种资源短缺、能源供应紧张的瓶颈制约局面,大限度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节能减排方面,再生资源有着明显优势。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再生资源,可节约自然资源4.12吨,节约能源1.4吨标准煤,减少6—10吨垃圾处理量。2013年我国再生资源九大主要品种回收量达1.64亿吨,相当于节约能源1.7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亿吨,大大缓解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比如再制造产品,其性能和质量能达到甚至超过原品,而成本却只有新品的1/3甚至1/4,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在资源聚集方面,报废高峰期的到来加速了地下资源移至地面的进程。随着报废高峰期的到来,一些蕴藏其中的废弃资源都能成为可开发利用的“城市矿产”。比如说中国作为世界上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报废的“四机一脑”及其它电器超过1亿台,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1.6亿台;我国塑料制品年废弃量近3000万吨;2017年我国进入汽车报废高峰期,至少从2010年的364万辆增长至900万辆。因此,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解决资源约束瓶颈,其潜力之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发展再生资源,已有成功先例可循。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把劳动为密集的资源再生产业,当成保障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给予重金补贴,并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行业快速发展。2010年,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规模现在约达到1.8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再生产业规模就超过2400亿美元,成为美国大、就业人数多的支柱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比之下,我国的再生资源开发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据不完全预测,中国“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分别为:废钢铁50%(应用废钢比仅为10%—12%)、废有色金属24.5%(再生量与总产量比)、废塑料25%、废橡胶32%、废纸35%、废玻璃13%、报废汽车的拆解利用率约40%、废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不足50%,整个“城市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约40%。每年约有上千万吨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和废玻璃等可再生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而且每年还要进口5000多万吨各类再生资源。每年我国的电子电器产品出口量达400万吨,但回流的数量少,造成我国资源尤其是稀贵金属大量流失。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再生资源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我国缓解资源紧张局面和保护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实际中,由于资源意识不强和社会认识不足、法规不够健全、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标准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以及技术开发和研发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再生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
第一,社会对再生资源的认识远远不足。作为新兴产业,再生资源是个兼具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绿色行业,但整个社会仍然存在将再生资源等同于“垃圾”和“破烂”的模糊认知,没有对其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它所产生的潜在GDP和绿色GDP有深刻的认识。
第二,法规不够健全。我国还未把关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和内容纳入到宪法、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文件中,《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配套政策、循环经济的专门条例和行政规章仍需进一步充实。
第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再生资源行业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和环保部等各部委的支持,通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政策进行扶持,但现阶段针对行业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基本上还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即出台一个政策或单靠一个部门去推动,不同部门的政策缺乏协同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引起某种程度的管理混乱。
第四,标准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与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和从业准入规则,又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导致对行业的管理和扶持缺乏科学依据,给再生资源的分类、鉴别、贸易和利用带来困难。另外,国内高校尚无专门讲授和研究再生资源知识的专业和机构,人才供应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
第五,技术开发和研发滞后。事实上废弃物收集起来后,要通过高新技术有效利用,产生替代原来产品的新产品,对技术要求很高,有些品种处理的技术要难于生产的技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我国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总体装备水平仅达到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水平,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再生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在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关键设备要依赖进口,具有核心技术的专业化企业仅为1—2%。
广州金利源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田小姐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亟须实施顶层设计规划
加快资源再生利用的步伐已迫在眉睫,我国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谋划,用立法来推动、用政策来支持、用标准来提高水平、用技术研发提升层次,才能有利于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和经营,为建设美丽中国打好坚实基础。
第一,国家应在立法层面给予产业关注。只有加快立法的步伐,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才能大化发挥再生资源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如通过立法强制约束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严格设置门槛,强化生产者责任制,明确规定生产企业再生料替代原生资源的比例,强制要求某类行业企业新产品的投放必须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可有效减少经济发展对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