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家里的厨房有两个大缸,里面满满的都是咸菜,白菜、萝卜、芥菜、豇豆、大蒜、辣椒,上面压着几块石头,每次妈妈做咸菜时,先拿出石头,再拿出咸菜,然后又将石头放回去压好。
那时候,吃的没有现在这么富余,早晨通常是一碗咸菜就着粥,中晚两顿就是地里自家种的菜。
大部分人家都和我们一样,习惯了后,每顿饭没有咸菜就觉得没滋味。
印象深的是住校的几年,每周去学校的时候,妈妈都会拿出菜坛里的咸菜,腌萝卜切成细丝,在锅里用菜籽油一炒,撒上细细的辣椒粉,晾凉装上一大瓶,有时候是豇豆,每次带上都可以吃一星期。
那时候学校的食堂也可以打菜,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那算是奢侈的了。
我们常常交换着各自带的菜,谁家的菜更好吃,肯定是先吃完的,后来的几天只能吃别人的菜。
妈妈做的受欢迎的是腊肉炒干黄豆,每次能撑到周二还有剩就不错了。
也就年后才能带着腊肉、腊鱼的,那是同学都争抢的美食,我们可以当零食吃掉。
那时候,一夹子咸菜可以吃完二两饭,偶尔馋了,也会拿上父母给的钱,去打个青菜吃。
但更多的时候,通常妈妈每周给的十块钱周末都会带回来。
周末的时候,妈妈就会做些好吃的,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