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母鸡,打造蛋鸡里的“战斗机”?
1.饲养方式及饲养密度。
1.1饲养方式,分为笼养和平养两大类。笼养主要有阶梯式与重叠式两种,阶梯式分为3层,重叠式分为4层。目前世界各国商品蛋鸡的饲养方式以笼养为主。平养主要分网上、地面和地网混养3种,蛋鸡平养每5只鸡配一个产蛋箱,60只鸡配一个饮水器(采用吊塔式饮水器时),鸡舍两侧安装水槽5厘米只。
1.2饲养密度:轻型蛋鸡饲养密度为:笼养26.3只/㎡,地面饲养6.2只/㎡;中型蛋鸡饲养密度为:笼养20.8只/㎡,地面饲养5.3只,网上平养8.3只㎡。
1.温度
适宜温度为15~23℃。产蛋和饲料报酬的温度为15.5-16℃。环境温度在24℃以上时,其蛋重开始降低;27℃时产蛋数和蛋重均下降,而且蛋壳厚度迅速降低,同时死亡率增加;37.5℃时产蛋量急剧下降,温度在43℃以上,超过3小时母鸡就会死亡。
3.湿度。
蛋鸡适宜的舍内相对湿度是60%一70%,但只要温度不偏高或偏低,相对湿度在40%一72%的范围内对鸡均无明显影响,高温时,如果湿度较大,会阻碍鸡蒸发散热,造成热应激。低温高湿时,鸡散失热较多,采食量大,饲料消耗增加,生产性能。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水,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干燥垫料,保持舍内通风良好等,都可以降低舍内的湿度。
4.通风换气
可以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补充氧气,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炎热季节加强通风换气,寒冷季节可以减少通风。
5.光照
蛋的形成过程受光照一神经一体液综合因素的制约。适当增加光照量,能加强母鸡生殖系统的机能,促进卵子成熟,使产蛋量增加。产蛋期光照一般不超过17小时天,一般从20周龄开始,每周延长光照0.5一1小时,使产蛋期的光照时间逐渐增加至14一16小时天,光照强度为10勒,然后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一直到产蛋结束。
采用自然光照,如自然光照不足,可人工补光。光照时间是早4时到晚20~21时,补光时间早4时开灯,日出后关灯,日落前再开灯至21时。完全采用人工光照的鸡群,光照可从早4时开始至20一21时结束。
6.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1)氨气主要是由含氮物质,如粪便、饲料、垫草等被厌氧菌分解而产生。高温高湿环境下会加速氨气产生;管理不善,通风不良可使舍内氨气含量大大增加,如密闭式鸡舍,冬季夜间停_!卜通风(关闭风机),氨气的浓度可高达8090毫克升。氨气水溶性强,有刺激性臭味,所以潮湿的地面,空气中的水气、灰尘以及人和鸡的茹膜、结膜均容易将其溶解而吸附其上。人和动物可感觉的浓度为5.3毫克升,氨气比重虽小,但因产自地面,故主要分布在鸡群所能接触到的范围之内。舍内氨气浓度不宜超过20毫克升。
(2)硫化氢鸡舍空气中的硫化氢产自含硫有机物质的分解,破蛋腐败或鸡群消化不良时均可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氢气体具有强烈的臭蛋味,产生气味的浓度为0.16毫克升;其比重大,故地面附近浓度很高。鸡舍内硫化氢允许浓度不宜超过10毫克升。
(3)二氧化碳大气中含有0.03%一0.04%的二氧化碳,舍内浓度可达0.巧%,有时甚至达0.5%,主要是鸡群呼出。1.5一1.7千克体重的笼养蛋鸡每小时可呼出二氧化碳1.7米,,平养鸡相应为2米,。鸡舍内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为0.巧%,一般达不到此等危害程度。通常认为,如果舍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2%,舍内的有害气体就不会超出卫生标准的要求。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型鸡场和专业户鸡场,由于鸡舍较简陋,加上夏季病菌易滋生,所以应加强圈舍的消毒。如金菌消毒除臭剂,可以快速补充鸡棚的有益菌群,抑制或杀死有害菌,对于预防鸡群生病,改善养殖环境,效果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