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一
常见的苯系物废气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热破坏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治理技术有生物法、光催化法和等离子体法等,以下将对上述处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常规处理技术
1、吸收法
在油气回收领域,采用苯系物在某些溶剂中的高溶解性,常采用高沸点、低蒸汽压的亲油性溶剂来吸收净化含苯系物废气。程丛兰等开发了一种新型苯系物吸收剂,它主要由水与少量无机盐类活性组分及表面活性剂组成,苯系物初始浓度在200mg/m3~500mg/m3时,吸收去除效率在70%左右。
但该法目前选用的吸收剂大都本身即为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存在易燃、易爆等特征,出口气体浓度不因进口浓度的降低而下降,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后续对吸收液的处理较为繁琐。
2、吸附法
活性炭净化器吸附法在VOCs处理过程中有较多应用,对含苯系物废气、有机溶剂挥发废气及炼化企业产生的废气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活性炭吸附装置中吸附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化学组成和表面性质是吸附操作能否正常进行的保证。活性炭是处理有机废气中最常见的吸附剂。以果壳活性炭为吸附剂,李珊红等利用间歇式固定床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电子线路板厂的含苯系物废气,经吸附处理后,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效率分别可达81.59%、83.5%和85.43%。
为提高活性炭的苯吸附容量,Yao等通过KOH溶液处理和控制活化过程参数的方法对常规的活性炭进行改性,结果表明,KOH可显著提高活性炭表面活性,同时可降低活性炭中孔孔径的比例,经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苯吸附容量可达1210㎡/g和423mg/g。经不同浓度H3P04溶液浸渍改性后,Tham等制备了一系列榴莲皮型活性炭(DSAC),其大BET比表面积可达1404㎡/g,且经30%H3PO4浸渍改性的DSAC具有高的甲苯脱除效率。
活性炭纤维是继粉末状和颗粒状活性炭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与常规活性炭相比,活性炭纤维具有孔隙率大、孔径均一、高吸附容量等特点。另外,由于活性炭纤维的微孔直接通向外表面,吸附质分子内扩散距离较短,所以吸附和脱附速率高,残留量少,因而其吸附能力比一般活性炭高1~10倍。
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