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信:1 5 8+1 4 5 0+ 2 5 5 8 Q ------ 3 7+1 7 5+1 9 1 8 废金属:钨、镍、钼、铌、钽、硬质合金回收,
钨丝发展史2:1903年,根据杰司特(A.Just)和汉纳门(F.Hannaman)的专利,匈牙利首次制造出钨灯丝。它是将碳丝在含有自由氢的钨的卤氧化物蒸汽中通过电流加热到高温,使碳完全被钨置换。这样制得的白炽灯丝或多或少地含有碳,不仅脆性相当严重,而且灯泡在使用时,灯丝不断致密化,因而灯丝的电参数会发生变化。
1904年,杰司特和汉纳门认识到了碳对脆性的影响,采用无碳的粘结剂与钨的化合物混合,再挤压成丝,然后在氢中加热还原成金属。这种方法制得的钨丝非常脆,但由于它的光效要好得多,还是取代了碳丝、锇丝和钽丝用于制作灯泡。
上述这些方法都不能制备细钨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07年,一种低镍含量的钨合金问世,它是通过机械加工方法制备的,但是严重的脆性妨碍了它的应用。直到190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库利奇(w.D.Coolidge)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得钨坯条,再利用机械加工生产出在室温下具有延性的钨丝,从而奠定了钨丝加工业的基础,也奠定了粉末冶金的基础。
然而这种“延性”钨灯丝在灯泡点燃后表现出明显的脆性。1913年,平奇(Pintsch)发明了钍钨丝(ThO2的含量为1%~2%),从而使白炽灯丝的脆性大大降低。起初,灯丝的下垂(见钨丝的抗下垂性能)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此时的灯丝是直丝,但1913年以后,兰米尔(Langmuir)将直丝改为螺旋丝,这样,当灯泡使用时,高的工作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