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从传世器物来看,清代宫廷金铜观音像,大多面相饱满,额头较宽,脸型方圆丰颐,五官匀称,双眼造型具有写实性。服饰多为汉式大裙,强调裙的曲折生动的褶纹,腿部衣纹呈放射状,生动优美。菩萨虽然袒上身,但帔帛肩搭部分很宽肥,加上臂钏,手镯等装束的制作精美,又有丰盈华贵、富丽堂皇之美感。纹褶自然折叠曲复,极富写实性。
在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13春季拍卖会“五觉——金铜佛像”专场上,郑华星就投得9尊佛像、3件香炉。其中以1978万元投得金铜佛像专场的封面标的——伦敦著名藏家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并以579万元延请了一尊十四至十五世纪西藏丹萨替寺风格的上乐金刚。其实,中国藏家的佛像收藏史并不长。20世纪60、70年代,收藏佛教艺术品的藏家以外国人为主,拍场难觅华人藏家踪影。直到20世纪80年代,除了日本人的加入外,新加坡和中国台湾藏家从此时也开始收藏佛像。中国藏家收藏佛像艺术品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1994年就上拍两三件佛像。
黄铜佛像收购心,咨询电话:(陈先生)
黄铜佛像近几年成交记录:
清乾隆黄铜漆金四臂准提佛母---成交价:338万 成交日期:
清乾隆黄铜漆金四臂准提佛母---成交价:482万 成交日期:
16世纪黄铜嵌红铜嵌银释迦---成交价:499万 成交日期:
清中期黄铜无量寿佛像成交价:183万 成交日期:
明14th黄铜镶金错银成交价:232万 成交日期:
1415世纪黄铜四臂观音-----成交价:181万 成交日期:
清中期黄铜无量寿佛像成交价:451万 成交日期:
尽管近年来佛像价格已出现了较大涨幅,但与书画、瓷器、玉器等相比,佛像艺术品还属于未暴涨的收藏品,其价格也还远远没有到位,从投资角度来看,佛像收藏应该还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另外,今年春拍,佛像艺术品拍卖再次火爆,表明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国内佛像收藏已经再度升温,这或预示着佛像艺术品有望成为下一个引人瞩目收藏热点。
另有一件清乾隆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在上海翰海2009年“十五年庆典拍卖会”中,以123.2万元获得成交,此件黄铜铸造,质地精良,油光发亮。躯体露肉部分施金,而衣服上不施金,完全符合清宫“鎏肉不鎏衣”的工艺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清代宫廷造像典范之作。
更为美观的“守护神”四臂观音成交率过半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先代艺术家们把佛的形象具现化为一尊尊祥和仁慈的雕塑,在我国三国时期,有了首次对佛像雕塑的明确记载,隋唐时期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佛教雕塑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达到高潮。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佛像以前还只是一尊两尊地混杂在瓷杂专场中,如今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大项,一个专场紧接一个专场,尤其是明代的佛像,成为了藏家炙手可热的争夺对象。近年来,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开放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市场,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对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而佛像拍卖也对佛教艺术品市场升温推波助澜。
除了明代精品外,清三代制品表现同样表现上佳。其中一件清康熙四臂观音曾在2008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以高出估价近7倍的140万元获得成交,此尊观音全咖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主臂双手于胸前合十,左上手应持一枝莲花,右上手持念珠,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顶严上坐一化佛,应当为阿弥陀佛,标明了此尊造像的身份。
虽然八臂十一面观音市场表现良好,但就欣赏而言,这一观音造像,身形过于细长,一般也较少纹饰装扮,美观程度不如同为藏传佛像的四臂观音。
四臂观音,藏传佛教本尊之一,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藏人由老至幼家家户户,皆吟诵其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吽”。广大藏蒙佛还把喇嘛奉为观音化身,四臂观音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截至目前,拍场共计上拍各代四臂观音380件,总成交率58.2%,共获总成交额4683万元。
澳门东方典藏有限公司(广州溯源)古玩经纪人:陈先生
专门负责黄铜佛像交易市场,对黄铜佛像的鉴定和市场皆有深刻的了解,有黄铜佛像想要出手
欢迎致电24小时热线:,也可以发图片至:进行深入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