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明清砚台为艺术市场主流,但并不表示宋以及宋以前的砚台没有投资价值。2005年,中拍国际推出的“唐代王丘六足莲花奉双凤池歙砚”以126.7万人民币成交;2010年,上海瀚海春拍的“宋制洮河砚”也以58.2万人民币成交;2012年,一方“元至明元至桂馥铭大龙尾砚”更是以155.25万人民币的高价卖出。由此可见,它们也具有收藏潜力,只是相较精美的明清砚台,我们欣赏、收藏的角度有所变化罢了。
说明:端溪籽石为材,朴拙厚重,规格硕大。自然随形,局部留皮。质地坚润,色泽紫黑,匠师设计巧妙,将其琢成铁骨冰肌的梅树。砚堂平坦,砚额高浮雕怒放的梅枝,底琢苍山绝壁,另有一枝寒梅,凌寒竞发。一侧山崖诗墙刻金农咏梅七律一首,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构成诗、书、画浑然一体的文人画卷。
2018年清朝端砚台交易流程,2018年哪里有清朝端砚台收购公司
本公司近几年对清朝端砚台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李鸿章自用梅桩形端砚------价格:RMB日期:
高要名砚斋太湖秋色砚价格:RMB日期:
吴昌硕铭沈石友藏牧牛端砚------价格:RMB日期:
清·李鸿章自用梅桩形端砚------价格:RMB日期:
清·李鸿章自用梅桩形端砚------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清朝端砚台市场成交的价格:
端石雕云龙纹随形端砚价格:RMB日期:
顾二娘制黄华田余甸铭端价格:RMB日期:
黎铿二友砚--价格:RMB日期:
梁金凌清明上河图砚价格:RMB日期:
吴昌硕铭沈石友藏牧牛端砚------价格:RMB日期:
”(宋李之彦《砚谱》)李煜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次设置了“砚务官”,“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廪之给”。到了宋代,更是“文人皇帝”辈出,宋仁宗、宋徽宗等留下了许多与砚有关的故事,宋高宗还亲自参与对砚台石品的讨论(《翰墨志》)。文治武功的乾隆皇帝对砚台更是情有独钟,亲自主持编撰了《西清砚谱》。松花砚也因康熙、雍正、乾隆的欣赏,被康熙封为御砚,一直宫廷使用,从而名扬四海。帝王们对砚台的青睐,往往为追求完美而不计工本,无论材质还是工艺都可以举全国之力,因此,今天的市场上,宫廷砚往往与天价相连。
清乾隆御制澄泥伏虎砚整器作卧虎之形,雕饰十分精美,应为乾隆书房中蒙皇帝手泽的珍品。2011年,上海保利春拍上,一方清乾隆年间制“澄泥仿汉御题诗砚”也以506万人民币高价拍出。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清康熙御制松花石凤池砚”的成交价也达到了230万人民币。
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上海)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中国当代砚石的发展,面临的一个相同难题是原料的匮乏。如果砚台发展遭遇无米之炊,失去物质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无法传承下去。
歙砚与端砚、洮砚和澄泥砚并列为全国四大名砚,其中尤以江西婺源的龙尾石为上品。目前,婺源的老坑矿所产石料几乎绝迹,新坑矿甚至歙县附近地区所产的砚石料也将面临枯竭之境,保守估计,歙砚多只能开采10年左右;而位居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业已进入“纯库存加工”时代。早在2000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便把端石列入“保护性稀有矿产”名录。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砚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许多门类的艺术品。除了文人喜爱之外,与皇家、官家的宠爱不无关系。砚台非是寻常家用摆件或生活实用器皿,而是直接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宗教等方面服务的重要工具。南唐后主李煜就痴迷砚台,“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