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代:普通陶瓷片臭氧技术;结构简单,浓度低,不耐潮湿,主要用于空气杀菌消毒。
第二代:石英管臭氧技术;原料来源广,主要用于低浓度水处理。
第三代:涂碳石英管臭氧技术;比石英管效率高,但容易破碎。
第四代:单水冷搪瓷技术;体积大,功耗高,目前仍然被广泛使用。
第五代:高介电复合陶瓷技术;浓度高,体积小,主要用于中小型臭氧发生器。
第六代:双水冷高介电 搪瓷 臭氧技术;功耗低,浓度高,体积小。代表臭氧发展成果。
2、臭氧内循环双水冷系统
臭氧发生器冷却采用了第五代内循环双水冷系统。臭氧冷却是臭氧稳定工作的核心,一般包括水冷和风冷。而水冷效果远比风冷效果好。目前采用第5代臭氧冷却技术。
冷却系统发展历程
第一代:开放式风冷系统,采用风扇冷却。结构简单。
第二代:开放式单水冷系统。开放水冷系统缺点是水资源浪费严重;长期工作会在臭氧发生管壁上结垢,影响冷却效果,从而影响臭氧产量。
第三代:外循环单水冷系统。外接管路多,影响美观;体积庞大,水冷功耗大,占空间。
第四代:内循环单水冷系统。内循环单水冷系统采用进的深冷技术,是传统外循环单水冷系统的 3-5 倍。只有传统外循环水冷系统的五分之一。外循环水冷一般温升会增加 15-20℃,而采用内循环水冷系统温升只增加 3-5℃。采用节约水资源;冷却效率高,功耗低,内置到设备内,整机美观,不需要到现场安装水冷系统。冷却效率高,功耗低,体积小。
第五代:内循环双水冷系统。是在内循环单水冷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采用臭氧发生管内外同时冷却。保证臭氧管温升进一步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