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3、察水渍在地质及大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细的潜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动,浸润、侵蚀着玉的表面,形成流动状的、深深浅浅的水渍。
4、察植物根茎印痕某些植物根茎有无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陈代谢而分解的酸性物质可以对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蚀,所以能够看到有清晰叠压关系的根须状印痕。
九窍玉塞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meo1225(梁经理)
九窍玉塞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白玉蝉、玉塞组件价格:257万 日期:
青玉玄纹玉塞价格:487万 日期:
白玉塞-----价格:119万 日期:
清白玉塞---价格:263万 日期:
汉玉塞四件一组价格:411万 日期:
汉玉塞四件一组价格:475万 日期:
白玉塞-----价格:276万 日期:
5、察碳化痕古人有“灸玉”习俗,烧过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着和渗入,呈点、面分布,往往很深入,无法消去。
6、察“驱邪矿物”残留(古代葬俗)自然界的一些矿物有杀菌、驱虫、防腐的作用,古人以为它们有驱妖辟邪的功效,将它们置于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铁矿、朱砂、雄黄等矿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过放大镜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缝隙中残留的矿物颗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色离子由表及里渐进、深入地渗入玉器内部,颜色绚烂夺目。考古发现,距今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将大量的赤铁矿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审美的需要,将石灰岩制成的珠子染成红色。我国战国和汉代的大型墓葬中,经常有大量的朱砂以及被朱砂染得鲜红的玉器,如越王墓。
西安市北郊不久前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考古专家从中清理出一套完整的玉质塞器,它对于研究古代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据了解,这是一个小型土洞墓,带竖穴墓道,位于北郊北康村附近的一基建工地上。施工人员开挖基槽发现该墓时,墓室的砖券顶已坍塌。由于早期曾受过盗扰,随葬器物很少。不过,令人庆幸的是,尸骨保存完好,考古工作者在已成粉状的骨骸中清理出玉质的阴塞、肛塞、鼻塞、耳塞、口含、眼盖、口盖等。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说,根据墓葬的形制以及出土的为数不多的几件釉陶器的造型,可初步断定墓葬的年代大致在东汉晚期。这批塞器是古时的殓具,学名为九窍塞,其出土意义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此完整的出土在以往发掘的汉墓中还是首次。据介绍,古先民赋玉以灵性,是“究天人之际”的通神器,象征灵魂再生,而灵魂都是经由躯体的孔穴出入的。同时作为辟邪驱疫的吉祥之物,玉不朽,能长期保证妖孽邪魔及病疬疫瘴无法通过口、鼻等孔穴侵入人体。最重要的是,汉代人更相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当死者入土之际,用形状大小各适其度的特制玉器逐一将躯体所有的窍孔严密堵塞,封护躯体使之元气不散、精气不泄、灵魂不朽,由此长存永驻,这作为他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成为时髦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