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销售热线:联系人:龙经理:联系电话:183 2102 5391
电凝用于外科止血起源很早,用于手术的电流为高频电流(频率每秒数千周到2兆周以上)。应用高频电流,即使电压高达数千伏,亦可安全通过人体,不引起神经或肌肉反应。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血管壁脱水皱缩、血管内血液凝固,并使血管与血凝块互融为一体,而达到有效止血目的。
1926年Cushing在Bovie协助下,创用高频电流于脑外科,至今高频电灼器或电刀已成为手术室常备器械之一。电凝器系采用振荡管或火花间隙放电装置来产生手术所需的高频电流。
初应用及至今仍被常用的电凝方法为“单极电凝”,即将一面积较大的金属板与病人臀部接触作为电极之一,称为病人电极或无效电极;另一电极则与止血器械连接起电凝作用,称为手术电极或有效电极。使用单极电凝时电流通过病人身体,其热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电极与身体组织接触面的大小,即单位面积电流量(电流密度)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反比。无效电极的金属板与身体接触面积甚大,单位面积的电流量甚小,故对组织无热灼作用。有效电极用于止血或切割时与组织的接触面甚小,电流密度甚大,则产生热灼止血或切割作用。单极电凝还可与多种手术器械如止血钳、镊子、吸引器、手术刀或钢丝圈套等接触而起到止血或切割等多种用途;但其所需电量大,热扩散范围大,对周围组织损害较大,在距离电切1厘米处尚可见到组织改变,因而单极电凝在重要部位如皮层功能区、重要血管附近及脑干、脊髓、神经根等处不宜应用。
双极电凝的问世早在1940年,它与单极电凝的区别在于取消了与病人臀部接触的无效电极,而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一把镊子的两叶片上,此镊子的两叶片之间是绝缘的。应用时电流只经过镊子两尖端之间的组织,故所需电量大为减少,一般只需单极电凝的1/4到1/3,在重要部位如脊髓内止血时甚至可将电量减低到不及单极电凝的1/10,因而热的扩散和邻近损害均相应减少。此外,双极电凝在有液体如生理盐水、脑脊液或血液存在的情况下,能同样地起电凝止血作用,这也是单极电凝所不及的。
双极电凝止血方法
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六点要领:
⑴ 选用较宽的镊尖( 常用0.9mm) 和较低的电凝输出( 常用2.5),以避免电凝过度或 镊尖与血管壁粘连。
⑵ 间断电凝法: 不易发生电凝过度或镊尖与血管壁粘连。每次电凝约0.5秒,重复多次, 直至达到电凝完善标准。
⑶移行递增电凝法: 对较大的动脉,从血管近端向远端逐渐移行电凝,并逐渐增加间断 电凝的次数,直至远端血管电凝表面发黑为止,在发黑处剪断血管。
⑷ 阻断血流电凝法: 用于直径>2mm的动脉,或血流异常快速的血管 (如AVM), 先用血管夹暂时阻断血流,再进行电凝;可更安全,更易于达到完善电凝。
⑸ 血管灼闭区的长度争取达到其直径的2-4
倍,并尽量靠远侧剪断。
⑹电凝前必须用生理盐水湿润血管壁,以避免电凝过度或镊尖与血管壁粘连。
蛇牌双极电凝器GN060特点
蛇牌作为世界知名品牌,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神经外科等显微手术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底蕴
蛇牌双极独有的功率调节,是其它厂家无法达到的, 小使用功率可调节至0.1W,非常适合适用于神外、眼科等显微科室
蛇牌主机独有的低阻抗功率衰减系统,从主机方面 大程度保证主机在使用时不发生组织粘连和组织碳化
蛇牌有丰富的器械资源,主机有近百种双极电凝镊子备选,使用者可根据手术选择不同尖端和长度的镊子,而且蛇牌镊子有特殊合成金属材料制成,不会发生组织粘连。
蛇牌双极电凝GN060参数及特点
GN060是一款专为显微外科设计的双极电凝器, 采用微处理器控制输出. 操作界面简洁、清晰, 峰值功率50W
独特的自动补偿及功率曲线, 使得低阻条件下的凝血精确/可靠, 并保证双极器械不与组织/血管发生粘连
自动启动功能下, 双极镊器械尖端接触到组织可触发自动凝血
避免操作脚踏开关带来的重心移动与疲劳
特点:
1.开机自动检测所有子系统, 并动态监控术中安全
2.薄膜型防水按键
3. *显微外科精细双极模式Micro (0.1-9.9W)
4. 普外科宏双极模式Macro (1-50W)
5. 50-100Ω低阻抗匹配输出
6. *输出功率自动补偿(神外专用)
7. *四组记忆可快速调整功能参数
8. *自动启动功能(选配)
9. *无线遥控功能(选配)
注:星号标注德国蛇牌特有参数
适用范围: 显微(神经)外科 / 耳鼻喉科 / 小儿科 / 眼科 / 皮肤科 / 整形外科 /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