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了吗?
1、活化时间
我们所购买的芽孢杆菌产品其实都是芽孢杆菌的休眠体(即芽孢),芽孢含水量低,对高温、低温、光线、化学物质等不良外界条件有很强的抵抗力。当外界条件合适时,芽孢萌发,孢核内的生命物质逐渐恢复活性,芽孢衣破裂并缓慢褪去。
芽孢产品不经过活化(即休眠体的芽孢变成营养体的芽孢杆菌),直接施用到池塘中,便需要一个较长的萌发时间才能变成营养体,从而分解、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另外,芽孢需要接触到营养物质(单氨基酸、糖类)或专门的促进芽孢萌发的萌发剂才能触发芽孢的萌发,所以别再傻傻的加点水就以为是活化了,一定要看看产品的填充剂里是否有营养物质,没有的话,最简单的加点葡萄糖就可以触发芽孢快速萌发。
2、好氧或兼性耗氧
大家都知道芽孢杆菌是大量耗氧的,所以需要在晴天上午施用,施用前可以根据情况先施用长效增氧剂。其实要想效果好,水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池塘中溶解氧的补给主要依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而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精养鱼塘一般不会超过1.2m),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这一深度被称为补偿深度),这一深度之下的水体,都处于缺氧状态。
这样的水体,施用芽孢杆菌,在上层富氧水体中,芽孢杆菌通过分解、吸收有机物合成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大量生长、繁殖,但在菌体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菌体会逐渐下沉,直至沉淀在水底,沉淀时间视水体的搅动能力(风力搅动、增氧机搅动、密度流)差异巨大,搅动能力越强,沉淀所需时间越长。
当菌体下沉到补偿深度之下时,环境条件不适于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就会产生内生孢子(即芽孢),失去分解有机质的能力,但产生孢子的同时,会产生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物质,释放对活菌体具有溶解作用的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3、物质循环
芽孢杆菌能快速将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甚至是二氧化碳,但物质是循环的,只有物质循环起来了,水体的净化才能做到好。针对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它微生物的特性,可以考虑配合施用光合细菌。
因为光合细菌能以二氧化碳或低分子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以铵盐、氨态氮、氮气作为氮源,硫化氢作为供氢体,进行生长代谢。(这一段看不懂不要紧,说白了就是光合细菌能把你讨厌的小分子有机物、NH4+ 、NH3 、H2S等统统都去除掉。)
4、衰败快
池塘水体的菌相要维持稳定,就要求池塘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微生物种类越单一,水体菌相越容易遭到破坏。
在施用芽孢杆菌的过程中,就相当于人为干涉了池塘水体的菌相,芽孢杆菌为异养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再加上分泌的抗菌物质,芽孢杆菌在水体中能迅速变成优势种群,打破原有的菌相的平衡,随着芽孢杆菌的新陈代谢引起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新的水体环境不适宜于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芽孢杆菌种群迅速衰败(这一过程大约3-5天)。
而其它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又很少,等它们生长繁殖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期间,池塘水体的菌相便存在一个脆弱的空白期,因为缺乏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的有益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极易大量繁殖并引发疾病,另外,不稳定的菌相也极易引起藻相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倒藻、转水的现象。
因此,施用芽孢杆菌后,在3—5天内补充复合菌如EM菌,有利于维持水体菌相的平衡,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