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修建时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钢材,如今,大桥公路桥重新整修,原先的钢材也光荣退役。昨天,在大桥整修工程现场,南京市与辽宁鞍山市举行“南京长江大桥零部件捐赠仪式”,将退役的部分钢材零件捐赠给当初的钢材生产单位——辽宁集团。目前大桥正桥已完成全部沥青铺装,进入夜景亮化照明和全桥视频监控安装阶段。除了抓拍等监控,大桥还将用上“人脸识别”。
上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的退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遇到了众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了的桥梁钢材。于是,将钢材的研发生产任务交给了当时的辽宁公司。1962年,自主研发的钢材使用在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上。“当时国内生产不了这样的钢种,我们通过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16Mnq低合金钢,代替了苏联进口的A3钢,有6.6万吨运用到了大桥上。”集团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表示,此次获赠的桥梁钢全长8米,按照陈列要求,博物馆展柜内只能容纳1到2米长,其余的作为博物馆备用。所以,他们将请施工方进行切割,通过物流运回去,并在博物馆陈列展出。
2016年,服役4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桥面封闭,原先铺设在公路桥上的钢纵梁光荣退役,换上了新的钢箱梁。据南京市公建中心交通建设处处长庞建国介绍,长江大桥正桥钢纵梁有11道,沿桥面横向分布,总重量在1800吨左右,此次捐赠的钢纵梁是以前公路桥面的支撑结构,由于公路桥改造将原有的混凝土结构更换为钢结构,钢纵梁也就光荣退役了。据悉,昨天捐赠给集团的是少部分钢纵梁及部分螺丝零件,其它拆除的大量钢纵梁将被建设单位回收再利用。
由于地方可能还会担心社会、就业以及税收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需求方面虽然对钢价进行了,但是需求端的性还不得而知,所以需求的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2010年,现任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在担任唐钢集团一把手时就已预见,产能过剩将是钢铁行业的“生死坎”,唐钢1800万吨的产能不可能再,现有产能不可能支撑起将近四万职工的人力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