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出手钱币字画瓷器联系我,快速交易,最快可以当天出手

  • 发布时间:2019-07-19 19:04:30
    报价:面议
    地址:广东,珠海,珠海市香洲区人民东路315号民强大厦三楼
    公司:珠海市故新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手机:13527287953
    微信:D13138129977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已认证

    古书画指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两者构成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其中,碑帖是书法的一支,碑在刻立的当时虽以文为主,但后来流传却因书法而被重视;帖则纯是书法作品的留影。书法与绘画虽然形式不同,功能不同,在艺术的种类上也不同,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却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着血肉相关不可分割的联系。书法的历史演变大体与绘画相类。在唐以前的书法资料中,以现在所见的出土战国、秦、汉竹木简牍上的书法以及敦煌等地出土的六朝、隋唐人的书法墨迹最为突出,而这些几乎是唐宋人所未曾见到的,就是明清人亦只见到了秦汉石刻碑帖。因此,明清以往人的见解和论断都有极大的局限性。此后,随着墨迹、碑帖的不断出土,有关书法流派和书写笔法的种种议论,都受到新的冲击,而不得不有所发展。法帖的摹刻始自宋代,宋初的《淳化秘阁法帖》是第一部大型丛帖,但刻法不精。《大观帖》出现以后,其摹刻精工,不减墨迹原本。南宋以后至明清,陆续有丛帖的汇集摹刻,专摹苏轼书迹的《西楼帖》、专摹米芾书迹的《绍兴米帖》以及明代文徵明的《停云馆帖》、董其昌的《戏鸿堂帖》、清内府的《三希堂法帖》等都是大宗。这些刻帖和相应传世的墨迹法书,以及魏晋以来的一些著名碑帖,便成了五代、宋以后主要书学资料,并因之在宋、元、明、清中期的较长历史时期盛行帖派书法。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书法,大体上便是对这些法帖、碑版的不同继承,并创造出各自的艺术风貌。直至清乾、嘉时期,由于金石学的再度兴起,大量碑版被发现,才又出现以宗法魏碑为主的碑派书法,邓石如、赵之谦诸人为其代表,亦有大量作品留存。

    为有利于书画的保护与流传,在古代没有影印技术之前,则以摹画、摹写的方法制作副本,或将书迹刻石传拓,如晋顾恺之的《洛神图》,真迹早已佚亡,至今流传下来的有 3种副本,虽然艺术水平高下不同,或带有后来者的画法、笔意,但其作用显然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古代名作都是靠这类古摹本来传神影的。书法作品的摹写是以双钩描摹的办法,又叫“”。就是用油纸或蜡纸罩在名家手迹向著窗户亮处去描摹,这样可以做出若干件复制品。 今天王羲之亲笔所写的原纸字迹,可以说一件都没有了,存留下白纸墨字的只有这种本。其次是用笔在石面直接写字,即时刻在石上的碑铭。这种笔写在石上的工序叫做“书丹”。因为丹是红色,以笔写即可称书丹。它虽不是墨迹,但究竟保留了名家字迹的外形,能看出书法的主要风格。再次是宋刻的法贴,即从原迹上钩摹下原字的轮廓,在纸背后把轮廓背面用笔钩出,再把笔挤按在石面上,然后按照线去刻,刻毕再照拓碑的方法捶拓加墨,就成了黑地白字的法帖。法帖是说可以取法的字帖,实际是比又多几层工序制成的复制品。。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