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传统中国符号的天坛祈年殿、大红灯笼柱廊,以及比利时地标性建筑“原子球”塔造型的元宵彩灯,与广场四周历史悠久的哥特式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折射出中欧文化和谐共存、交流互见的深刻内涵。
此次“点亮欧洲心脏”大型元宵灯展,由中国驻欧盟使团、驻比利时使馆、四川省人民政府、欧盟委员会与布鲁塞尔市政府共同主办,是“2018中欧旅游年”重要活动之一。亮灯仪式前,主办方在富丽堂皇的布鲁塞尔市政厅内举行招待会,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驻比利时大使曲星、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欧委会增长总司副司长施维曼、欧盟负责中欧旅游年事务特别参事菲力巴赫、布鲁塞尔市长克罗斯等中欧官员、友好人士,共800多位各界嘉宾出席活动。
张明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也是“中欧旅游年”和“欧洲文化遗产年”。当前,中欧、中比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各领域务实合作硕果累累。此次中国彩灯展由中、欧、比三方共同主办,这本身就是中欧携手共创美好生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衷心希望辉煌的彩灯、璀璨的灯光化为桥梁,把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把中欧、中比人民连接起来,共同演绎新时代中欧、中比关系的华彩乐章。
招待会上,来自北京的神乐署雅乐团和来自四川的艺术家们,表演了祭天礼乐、川剧变脸等精彩节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现场展示了剪纸、泥塑等精湛技艺。
彩灯史(一) 的元霄节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元霄而孕萌的元霄灯节和灯会是遍及汉民族居住地的重大年节活动。灯会和灯节既是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年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灯节与灯会的形成和发展源于节日的出现。关于什么是节日的定义,目前尚未有一个举世公认的准确而科学的界定。在《民俗学》中,乌丙安教授给节日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这是迄今相对而言虽不失宽泛,便仍是较为明晰和准确的界定。由节日而衍生的年节文化,是人类文化大系的一个分支。其内涵应当是围绕年节而产生和展延的社群文化现象。“年节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的独特形态节日诸特质的复合体。它包括实物、信仰、心理、习俗、道德伦理、艺术等。”在重大节日期,一个或多个民族,一个或多个社会群体在一定时段聚集积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到充分的体现;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过筛选后得到再现和弘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群体的情感得到展现和宣泄;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心理态势、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同时得到突出的集中的表现。节日如同一个舞台,一个窗口,让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群体的整体素质、精神面貌乃至其凝聚力和生命力。 节日类型多样,是一种结构复杂、内涵各异的民俗事象。节日的起源亦有多种源头,既有起源于特殊日期的节日,又有起源于历史事件的节日;既有起源于生产生活的节日,又有起源于宗教神话的节日;既有起源于风情民俗的节日,又有起源于理想信念的节日。的元霄节是起源特殊日期的节日。 在古代,农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四时、八节、二十四气。四时为春、夏、秋、冬。八节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二十四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古代农历的所谓“节”,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逐渐变化分成象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农历上的节日其本意仅指节气的相交之日,并无民俗意义上的节日含义。然在人类众多的节日中,确实有由节气节日演变成民俗节日的。在历法所定的年岁、季节交替的节日期问,举行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注入或文化的、或政治的、或经济的内涵,相传相袭,年复一年,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俗节日。这即是其起源线路来自历法中特殊日期的节日。 与二十四节气并行的节日,主要表现在各季各月的朔望之间,朔日为月初****天,望日为月圆之日即十五日。正月十五日为一年之中****个月圆的节日。这个特定的日子,人们在“明月何皎皎”的氛围中,极易触发祈愿万事圆满的思绪,抒发新春佳节的余兴。在古代,将全年****个月圆的日子即正月十五称作上元,将七月十五日称作中元,将十月十五日称作下元。在上元日这天,老百姓要“作膏粥以祀门户”,迎紫姑。紫姑是传说中的蚕神,祭祀她便可“蚕桑百倍”。据各地方志记载,上元日白天,人们尽情欢乐,庆贺全年****个月圆日的到来。城镇百姓自编自演歌舞、竞技嬉乐踏歌娱情。入夜之后,人们便在屋前房后,田头林园,插烛举火,光映夜空。俗称“照田蚕”、“逐地鼠”,希冀全年庄稼少灾害,桑蚕获丰收。相传为俗,成为上元日的特定活动。 上元日燃灯的习俗亦随之出现。其起源得从上元燃灯之前,战国时期楚国人祭祀天神太一谈起。****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加工整理的楚国民歌中,就有一首叫《东皇太一》,收在《九歌》之中,这首民歌描绘了民间祭祀太一神的情景。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将这首古代的民歌译成为现代诗歌: 日子好,天上出太阳,高高兴兴,来敬太一东皇你两手按着宝剑,宝剑长又长,剑鞘上,玉饰多辉煌全身的佩玉,风吹得丁丁当当竹席玉面光,宝石镇四方,请把香料再加上,菜也香,饭也香桂花泡的酒,椒子洒的汤起鼓槌打起鼓,徐徐唱歌慢慢舞鼓瑟吹笙声悠扬,美貌妖娆,衣裳楚楚香啊香,香满堂满堂乐器会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