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普遍感觉工业VOCs治理市场不好做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责权利不匹配。工业VOCs治理的需求是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的,力度很大,时间很紧。付款方是相关工业企业,而督导方是相关部门和民众,即花钱的和要花钱的是两拨人,这就导致被治理企业不积极,即使做好了也不愿付款,因此导致应收账款很多,甚至压死了很多企业。这几乎是环保工程领域的通病!
2. 性价比要求提高。工业VOCs治理市场自2015年开始爆发至今已经四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环保任务,即先解决有无问题,先解决重点污染源问题,先解决监测监控问题。那么进入第二个阶段之后,就需要考虑长期稳定达标问题了。现在重点污染源都上了FID监测,普通污染源上了PID监测,园区有围界,市区有省控、国控点,基本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另外,对第三方检测的违规处罚力度加大,甚至判刑了几个典型案例,作假已经很难。在达标前提下,工业VOCs治理的成本就是个大问题。很多治理设备上不起,或者开不起,开起来不达标,因此很多企业和部门处于观望态度。
3. 技术进步没有跟上。工业VOCs治理不是简单的通风问题,本质上是个化工工艺问题。我们期望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最终的归宿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气体,其化学本质是氧化过程,不管这个过程是通过高温的燃烧氧化,中温的催化氧化,常温的光催化氧化,还是生物氧化。但对于上述氧化机理,业界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设计依据不严谨,导致很多项目从开始就无法达标,这就需要行业内大力引进和发展新技术,争取导入更高效的催化剂、更高效的生物菌种、更高电光转换比的紫外灯等。
4. 工程施工不严谨。工业VOCs治理不仅仅是个环保问题,也是一个安全问题。行业面对的企业本来就设计不严谨,操作不规范,本人给很多化工企业做过配方工艺,深有感触,很多企业几乎是守着 在干活。工业VOCs设备是直接跟化工废气连接的,易燃、易爆、腐蚀、高尘、高温、高湿、高盐等工况都有,很多尾气成分不明、浓度不明就开始做设计,留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将来不出事故才怪。因此强烈建议工业VOCs治理逐步纳入化工工艺设计院管理,杜绝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