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
针对不同的抛光过程:粗抛(基础抛光过程),中抛(精加工过程)和精抛(上光过程),选用合适的抛光轮可以达到抛光效果,同时提高抛光效率。
1、五轴联动自动仿形研磨抛光,研磨抛光通用性强(手机3D金属后盖、不锈钢/铝合金/液态金属中框、塑胶合模线、后壳镭雕美纹线的擦拭、手机陶瓷盖板等的研磨抛光) 2、五工位工作。
玻璃、陶瓷均不能作为支撑结构件,所以需要金属中框来支撑。金属材质朝着高强度,超薄发展。但是由于天线信号的缘故,还是需要断点处理,中间用塑胶来连接,也就是说纳米注塑工艺。这种工艺在前几年已经成熟,不再赘述。
玻璃、陶瓷材质后盖相较金属而言,有一个明显的劣势——易碎,所以采用玻璃、陶瓷后盖的手机都离不开保护套。而手机保护套的材质不外乎硬质塑胶如ABS、PP、PC,软质塑胶TPU,硅橡胶,皮革,金属,以及一些特殊材质,如碳纤维、竹子、木头等。由手机保护套主流材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保护套的加工方式都是注塑成型,如双射注塑、包胶、薄壁注塑等等。随着双面玻璃的普及,保护壳的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首先,塑胶后盖需要注塑是毋庸置疑的;5G时代,塑胶材质对信号不产生影响是促使其在手机终端背盖(或背盖+塑胶中框)上广泛应用的有利因素,而塑胶材质经过十来年外观工艺的迭代更新,质感体验上都向金属或玻璃靠近,同时塑胶物美价廉的,注塑等加工工艺成熟、量率高、上量快,也是各手机终端设计师及产品规划部门青睐的重要原因。
从开始功能机时代的普通注塑,加喷涂,到目前的IMT及背盖PC注塑+镀膜,塑胶外壳在外观质感上的体验是有质的飞跃的。的IMT工艺更是继承了IML及IMR工艺的优点及大部分制程,减少了设备投资,对传统注塑手机外壳IML工厂是一次新的增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