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容牌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的制备:500 毫升烧杯中加入250 克未潮解的醋酸钠晶体()和150 毫升蒸馏水,用微火加热,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趁热将溶液过滤到500 毫升洁净并干燥的平底烧瓶中(注意!不能把溶液滴在烧瓶颈部)。静置冷却后,用洁净的橡皮塞将瓶口盖严。
硫代硫酸钠过饱和溶液的制备250 克硫代硫酸钠晶体()置于干燥洁净的平底烧瓶中,用水浴加热,使其溶于结晶水中。静置冷却,用洁净橡皮塞将瓶口盖严备用。
操作
向瓶中投入同种溶质的小晶体,使晶体迅速布满整个烧瓶。
注意事项
浩容牌醋酸钠晶体容易吸潮,药品量可适当增加。
尘土亦能使过饱和溶液结晶,所以平底烧瓶要洁净,瓶口要盖严。
晶种要细小,晶形要好,这样晶体生长缓慢,现象清晰。
实验目
早先,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脂肪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有机”这历史性名词,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生机论者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以生物(life-force,vis vitalis )合成。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无机”的基本分别,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CO(NH2)2}。但这个重要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学家的承认,因为氰酸铵尚未能用无机物制备出来。直到柯尔柏(H . Kolbe)在1844年合成了醋酸(CH3COOH),柏赛罗(M . Berthelot)在1854年合成了油脂等,有机化学才进入了合成时代,大量的有机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来。
人类使用有机物的历史很长,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很早就掌握了酿酒、造醋和制饴糖的技术。据记载中国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较纯的有机物质,如没食子酸(982--992)、乌头碱(1522年以前)、甘露醇(1037--1101)等;16世纪后期西欧制得了乙醚、硝酸乙酯、氯乙烷等。由于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体,因此,那时人们仅将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发展,使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物[5] ,更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从组成上讲,所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多数含氢,其次还含有氧、氮、卤素、硫、磷等,因此,化学家们开始将有机物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因此乙酸钠是有机物。有机物指的是“含碳的化合物”,但要除去CO、CO2、H2CO3、碳酸盐。就是说,除了CO、CO2、H2CO3、碳酸盐外,其他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比如“二茂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