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应是“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前一个要素是人对自然的要求,即人们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全改造自然;后一个要素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坏自然的平衡。二者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发达国家对环境和生态退化的问题认识较早,很早就开始研究传统的护坡技术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认为传统的混凝土护岸,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引起生态退化。为了有效保护河道岸坡和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生态型护坡技术。如:瑞士、德国等,于上个世纪80 年代末提出了“自然型护岸”技术;日本的生态型护坡技术与公路建设同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 世纪90 年代初,日本又首先提出了“亲水”观念,把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于城镇河道建设中,并进行了实践,推出了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德国莱茵河的堤防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紧密结合,在城市附近的河道, 采用活动式的堤防, 增加了人们的亲水性。
三维植被网植草计划 :
(1)使边坡具有较大的安稳性,施行三维网植草后,草根成长与三维网形成地面网系,有用避免地表径流冲刷,而根系深化原状坡面深层,使坡面土层与三维网及草坪一起构成坡面防护系统,对坡面的安稳起到主要的效果。
(2)创造一个绿意浓郁的边坡生态环境,改进高速公路的景象,契合现行环境请求。
(3)技术简略,操作便利、施工速度快。
(4)经济可行。咱们依据在其它高速公路施行的三维网植草工程,对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与拱架防护及护面墙防护的经济比照剖析。剖析成果:三维网植草的造价约为拱骨架的1$2,防护墙的1$3(按30cm厚计)。
三维植被网搭接
三维植被网的两个面具有不同形状,上面为凹凸不平,下面为平面,紧贴坡面,铺设时不能搞错。为了保证绿化防护效果一般三维网搭接宽度不低于5cm,界于5-10cm之间。
由于在三维网下播种了草种。这些草籽生长并穿过三维网进行生长,搭接处就相当于6层三维网,草不仅要穿过这6层网.
且通过三维植被网与坡面有一定间隔的地方,(三维网不可能每处都贴近坡面,按原设计用φ8U型钢筋按100cm固定三维网,其空间太大,不利于三维网紧贴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