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地处汝州而得名,所烧陶瓷精美绝伦,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烧制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汝瓷“尤难得”,传世品全世界仅存60余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上海、英国、日本等博物馆收藏,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古朴、典雅、凝静、大气,象征着纯结、平安、吉祥和富贵。对汝官瓷的拥有和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和艺术涵养。汝瓷烧制技术失传800多年,近年来仿烧成功,使天青釉重见天日。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窑,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经过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瓷的窑口。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从上面的资料看,应该汝窑官址就在河南汝州
在瓷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收藏到一件到代汝窑青瓷是许多藏家梦寐以求的。在收藏的过程中大多通过器型、釉色、制作工艺等外表特征来鉴别。
汝瓷器型主要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汝窑瓷一般都较小,盘、洗、碗口径一般在10-16cm之间,超过20cm的极其个别,超过30cm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汝窑的初步鉴定方法
汝窑天青釉碗
汝官窑以玛瑙入釉,汝官窑青釉瓷品种多为素面,釉色为天青色,而民窑刻、印花青釉瓷则为艾青色透明釉,另有带黄绿色者为次,汝官窑青釉瓷釉面为淡天青色的细纹片釉,为满釉支烧,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3、5、7个,6个支钉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釉不厚,比较莹润,有的呈半透明,有的呈乳状,这与烧成温度高底有关,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色泽滋润纯正。。汝窑青瓷胎大部分呈淡灰白色,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称“香灰胎”也有少数呈黄色,这也与烧成温度和所氛有关。从气孔率,吸水率和烧成温度看,汝官窑青瓷的烧成温度不高,约为1200加减20摄氏度。即初步判别一件瓷器,多以同时期器型、烧造工艺,使用釉料,烧造温度来了解。如器型、釉色、胎底,工艺、放大观察都不相符,就无须收藏,如几项都相符无仿进一步做成分检测来终级判别。
汝窑的初步鉴定方法
汝窑天青釉碗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