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胃肠起搏发展史
胃肠动力治疗仪ZP-IA型促进胃动力不足1922年Alvarez和Mahoney揭开了胃肠起搏研究的序幕,从功能和生理上证实了胃肠起搏点的存在。 1966年Berger等应用肠刺激器或人造“胃肠起搏器”对胃肠术后患者施行实验性胃肠起搏,期望改善术后症状。 1986年欧阳守等人提出了“体表胃肠起搏概念”,并于1995年获得发明。 1995年美国应用手术植入胃肠起搏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治疗费用高昂,手术存在痛苦、风险高。 1998年清朝明医吴师机第四代传人吴教授,在传承“内病外治法”的理论基础之上,将药疗、电疗、穴疗进行了结合,开创了外治法治疗肠粘连疾病的先河,并创造性发现在胃肠特定部位外加特定电流信号能改善人因胃肠动力差所导致的各种不适症状。
三、胃肠动力治疗仪产品原理
胃肠动力治疗仪ZP-IA型促进胃动力不足在人体胃肠道的某一特定区域电活动,可以驱动人体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和控制人体胃肠道基本生物电节律,在医学上称这一特定区域为胃肠起搏点。我们公司研究发现,人体胃肠起搏点的电活动可以被外加特制合成生物音频电信号刺激驱动,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公司研发出了这台胃肠动力治疗仪。这台胃肠动力治疗仪采用高科技的智能生物音频电技术和数字合成技术,模拟合成接近人体自然胃肠电波行的起搏信号,结合专用的起搏介质,作用在胃肠起搏点上面,同时选穴足三里,实现四维联治。使其产生谐振的效应,对异常的胃肠电活动进行修复和加强,从而矫正人体异常胃肠电节律,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促使人体胃肠道产生正常的节律收缩和推进蠕动,刺激人体胃液的正常分泌和各种消化酶的分解,从而缓解或消除人体胃肠功能性疾病和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实现治疗的目的,这是他的基本原理。
四、产品操作步骤
胃肠动力治疗仪ZP-IA型促进胃动力不足说明我们这台仪器主要是由主机,电源线,两个电极导线,两个耳机,一些绷带和保险丝组成,打开后面总开关,进入到待机页面,页面是15.6寸触摸显示屏操作,通道一和通道二工作互不干扰,我们以通道一为例,首先把通道打开,由上到下依次是时间,部位,模式,曲目,强度。时间总共是三十分钟,每十分钟一个档位,病人治疗的时候一般建议是三十分钟,部位分胃起搏和肠起搏,治疗胃的时候选择胃,治疗肠的时候选择肠。模式分音频和普通两种模式,我们这台仪器采用的是智能生物音频电技术,直接选择音频就可以了。曲目总公是有二十首,这二十首曲目并不是随便挑选的,是从上万首曲目中挑选出来的,主要的作用是有两个,一个是这二十首曲目所产生的频率和我们人体正常胃电信号所产生的频率是相匹配相吻合的。第二个就是胃肠疾病作为常见的高发病症,使人承受机体的痛苦,还会在情绪和精神上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困扰,通过佩戴耳机聆听曲目,可以减缓病人焦躁,抑郁的一个情绪,配合仪器使用治疗效果好。强度总共是有三十三个强度,在给病人治疗的时候强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根据病人承受能力不同逐渐增加的,一般是先增加到五档询问病人有没有明显的感觉,然后缓慢增加,直到病人感到适宜的强度为止。强度选择好之后整个仪器的操作就完成了。然后把耗材贴附在相应的胃肠起搏点上面进行治疗。
五、产品注意事项
胃肠动力治疗仪ZP-IA型促进胃动力不足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皮肤表面有明显创伤面的患者。
六、产品使用科室和相关症状 科室主要有消化科,老年科,普外科,肿瘤科,重症监护室,内窥镜室等。适用的疾病主要有胃酸,胃痛,胃胀,胃轻瘫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术后的排气,化疗后顽固性呕吐恶心呃逆,习惯性便秘,腹泻,胃电图异常表现为胃动过速,胃动过缓,胃电节律异常等胃肠相关的一些疾病。 七、产品优点 胃肠动力治疗项目便于操作,对环境要求较低,操作人员工作量很少,可同时对多个患者进行操作。并且其具有安全、无痛苦、风险小、操作简便、安费用低、适用广等优点正被业界普遍认可和采用, 八、 起搏治疗示意图 1.胃起搏位置 患者取平卧位,肚脐与剑突连接线中点为中心,将一端起博电极置于中点右方2~4cm处,即胃窦体表投影处;将另一端起博电极置于中点左方3~5cm偏上1cm处,即胃大弯三分之一处。 “中医学里该中心位置即中脘穴”+足三里 2.肠起搏位置 患者取平卧位,将一端起博电极置于脐上1~2cm处;将另一端起博电极置于中心右方4~10cm处,肠道分段起搏,另一端起博电极可分次分不同位置选取。 “中医学里该中心位置即中脘穴”+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