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我国工业迅速发展,湿法脱硫在焦化、化肥、甲醇等化工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自湿法脱硫技术产生以来,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型化以及高硫煤的使用,湿法脱硫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纷繁复杂。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的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源。纵观湿法脱硫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堵塔、脱硫效率低、副盐多、设备与管道的腐蚀等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以外,其中还有一个也是近几年在脱硫行业普遍出现的问题,那就是脱硫溶液中总碱度低,在提高碱度时多加纯碱甚至几倍的投加纯碱,长期提不起来总碱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稳定运行。接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2 脱硫溶液碱度低的危害
2.1 脱硫效率低
在湿法脱硫过程中,脱硫液在脱硫塔脱硫过程对硫化氢的吸收,在脱硫塔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H2S+Na2CO3=NaHS+NaHCO3
脱硫溶液中的碱度主要是碳酸钠,碱度低碳酸钠的含量就低,在脱硫塔内很少碳酸钠与硫化氢反应,碱度低脱硫溶液硫容变小,直接影响脱硫效率。
2.2 电耗高
脱硫溶液中碱度低,脱硫效率低,为保证出脱硫系统的H2S指标,好多企业的惯常做法都是加大循环量,这也会增加一些电耗。在合成氨、甲醇的成本组成中,电耗仅次于煤耗,这对正处于节能降耗大环境中的化工行业来说,是个很不利因素。
2.3 影响产量
脱硫溶液中碱度过低,脱硫系统出口H2S指标超标,企业为保后工段工艺稳定被迫减负荷运行,继而影响产品产量;碱度低时,吸收和再生都受影响,同时影响泡沫悬浮和硫回收,硫黄产量,还有部分企业产不出硫黄。
2.4 辅料消耗高
脱硫溶液中碱度过低,脱硫系统出口H2S指标超标时,为保工艺指标合格,企业会安排加大纯碱的投入量,甚至正常生产的数倍投加,同时也增加了脱硫系统辅料消耗。
2.5 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和污染环境
脱硫溶液中碱度过低时,为保证出脱硫系统的H2S指标,往往在企业对脱硫系统进行补加纯碱时,碱度上升较慢,有些企业出现碱度不升反降,而致使脱硫系统更加恶化;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脱硫系统大量补加纯碱而碱度不升,那就是碳酸钠进入脱硫系统直接转行为副盐了,若副反应严重,则碱耗剧增,有时虽大量补碱也难以维持碱度在指标之内,直接影响吸收与再生,造成生产被动和生产成本增加。当硫酸钠盐增长至一定值时,溶液对设备的腐蚀加剧,由于硫酸钠溶解度低,天冷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腐蚀管路和设备。腐蚀严重时发生泄漏,影响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
3 溶液碱度低的原因及处理
3.1 脱硫溶液成分的控制不到位和工艺操作管理不严格
脱硫液的主要成分,要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同时严格控制脱硫液中的悬浮硫和副盐含量。原始开车溶液浓度要根据生产负荷进行配制,总碱度控制0.35-0.6N,可结合设备和工艺状况进行控制碱度在高限或低限;在生产过程中总碱度不要低于0.35 N,很多厂家总碱度低于0.35 N,在生产需要时再提总碱度,要投加数倍的纯碱,碱度要提高较困难(凭经验,但不是绝对的,可根据本厂脱硫实际情况调整);要优化再生,加强硫回收及熔硫残液回收的控制,熔硫残液一定要沉降处理后方可回系统循环利用。
3.2 操作失误造成溶液流失
要精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造成脱硫溶液流失,若溶液流失要及时补充水和纯碱;纯碱的配制要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分次加入系统,尽量减少大量集中加入纯碱。
3.3 改换脱硫催化剂过度时控制不当
脱硫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尽量避免脱硫催化剂的更换,若需更换必须小心过度,谨慎操作;笔者在11年10月客户回访时遇到山西一家发生的情况,这家公司二分厂原用的脱硫剂是栲胶加888脱硫催化剂混用,运行多年一直稳定,由于特殊原因,把原888脱硫剂改成另一家酞菁类催化剂,在改用期间第三天出现泡沫不好,碱度下降,车间发现及时停加新用的脱硫剂,恢复一星期左右,脱硫系统泡沫正常,碱度恢复原样;催化剂厂家不死心进行第二次试用,又是投加后出现泡沫稀少,碱度下降情况,催化剂厂家技术人员说没问题,是催化剂加的太少了,结果几天连续大量的催化剂加入脱硫系统,这时脱硫系统情况变得比较糟糕,泡沫更加稀少了,熔硫釜的产量也少了,碱度下降较快;在此期间车间进行处理,脱硫系统进行补充纯碱,结果纯碱越补越低,半月左右总碱度很低,碳酸钠分析为0,硫黄一点熔不出,脱硫出口硫化氢超标,被迫减负荷生产;最后车间纯碱不敢加,以向脱硫系统补充氨水来维持生产,此次催化剂改用造成损失较大,不但物料消耗增大,车间管理人员在问题没处理好之前不能离岗,工艺主任和工段长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也没离开生产区,个个焦头烂额。在笔者回访到场后,详细了解情况后,和车间管理人员一起讨论研究;制定一处理方案,彻底停掉试用的脱硫催化剂,脱硫系统溶液外排一部分到事故池,脱硫系统溶液各塔液位降到限,然后补水到上限进行稀释,再进行补充纯碱,脱硫剂用栲胶和钒进行恢复,两天后泡沫好转,一星期后脱硫系统基本正常,半月后888催化剂和栲胶继续混加,到目前为止脱硫溶液成分稳定,工艺正常;之后车间管理人员问是不是试用的脱硫催化剂质量有问题,笔者理性回答,不便评价别家催化剂的好与否,只能说此脱硫剂在贵公司不适用。
3.4 脱硫系统副盐偏高
脱硫系统副盐偏高会对溶液中碱度影响较大,若副反应严重,则碱耗剧增,有时虽大量补碱也难以维持碱度在指标之内,直接影响吸收与再生。在湿式氧化法脱硫中副盐的生成是无法回避的,也就是说它是客观存在的,无论采用何种脱硫剂都不可能消除和避免副盐的产生,只能优化工艺条件,减少或减缓副盐的生成。因吸收H2S是靠Na2CO3来完成的,溶液中Na2CO3含量过低,将影响脱硫效率,并因溶液PH降低而使再生溶液吸氧差,对析硫不利;而pH值过高副反应加剧,所以pH值控制8.2-8.6。操作温度控制在45℃以下,温度38-42℃;硫泡沫用DS泡沫专用过滤机或其他压滤设备进行处理,减少溶液进熔硫釜,以减少熔硫残液和副盐的产生;高温熔硫时副盐产生较快;当溶液中副盐量过高,根据Na2S2O3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g 4.9 9.1 19.5 40.8 48.8
可在天冷时排出一定量溶液,降温,使Na2S2O3析出结晶,再将溶液加入系统内,此法主要对除Na2S2O3有效,在山西巴公化肥厂变脱曾用过效果不错,后来上了板框压滤机,熔硫残液少了副盐也不在上升,目前脱硫工艺一直比较稳定。有条件的厂家可以增设副盐提取工艺。只有减缓或减少副盐产生,才能确保脱硫溶液成分及碱度的稳定,而使脱硫系统长周期安全运行。
3.5 吸收剂和催化剂的选用
湿法脱硫在以纯碱作碱源时,选择优质纯碱就很关键,山西有一化肥企业,脱硫系统补加纯碱,碱度上升较慢,碱耗明显增大,后分析纯碱纯度不够,更换纯碱后碱度提升明显,消耗也少。二级工业纯碱Na2CO3 大于98%,若不达标,氯化物、硫酸盐、杂质等肯定超标,加入脱硫系统碱度及碱耗肯定受影响。选择优质适用的脱硫催化剂也较重要,优质适用的催化剂在脱硫生产中碱耗较低,副盐生成少,脱硫效率高。
4 结语
在湿法脱硫脱硫液的碱度对脱硫工艺影响较大,脱硫效率、副盐的生成、物料的消耗、溶液成分的配制、及工艺设备的管理都密切相关,只有考虑全面,做好各项工作,脱硫才能高效率低消耗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