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型号规格来看,小型逃生舱一般为单人或双人设计,尺寸紧凑,长约 2 - 2.5 米,宽 1 - 1.2 米,高 1.5 - 1.7 米,适用于断面较小、人员较少的隧道工程,便于快速安装和移动。中型逃生舱可容纳 4 - 6 人,长约 3 - 4 米,宽 1.5 - 1.8 米,高 1.8 - 2 米,常用于常规交通隧道施工,能够为多名被困人员提供庇护。大型逃生舱则面向超大断面隧道或人员密集的复杂工程,可容纳 8 - 10 人,尺寸可达长 5 - 6 米,宽 2 - 2.5 米,高 2 - 2.2 米,内部空间充裕,甚至能放置医疗急救设备和应急物资。
外观设计上,隧道逃生舱多采用流线型舱体,一方面减少隧道内施工设备碰撞的风险,另一方面降低逃生时的风阻。舱体表面平整光滑,无尖锐凸起,避免刮伤被困人员。舱门设计为向外开启的高强度密封门,配备双重锁止机构,既保证舱内密闭性,又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打开。舱体外部设置醒目的标识牌,标注 “紧急逃生舱” 字样,并配有发光箭头指示逃生方向。同时,舱体四周安装多个观察窗,采用防爆玻璃材质,便于被困人员观察外部情况,也方便救援人员确认舱内状况。
在材质选择上,隧道逃生舱以高强度、抗冲击、耐腐蚀为核心要求。常用材质有高强度合金钢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强度合金钢舱体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能抵御坍塌石块的冲击,其表面经过特殊防腐涂层处理,可在潮湿、多尘的隧道环境中长期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相比金属材质更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具备良好的阻燃性和绝缘性,为被困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难环境。此外,舱体内部采用环保无毒的高分子材料进行内衬,起到缓冲和保温作用,提升被困人员的舒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