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卓效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做好前期规划与调研
全面了解小区情况:对老旧小区的电力容量、停车位数量与布局、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等进行详细勘察和评估。例如,通过查阅小区原始建设图纸和向电力部门咨询,掌握小区现有供电设备的负荷能力,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电力增容改造。
充分征求居民意见:通过问卷调查、业主大会、社区公告等方式,了解居民对建设充电站的需求、意愿和担忧,收集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如对于担心充电设施安装会影响小区环境或造成安全隐患的居民,要进行耐心解释和沟通。
制定合理建设方案: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确定充电站的建设规模、位置、充电设施类型(如快充、慢充比例)等。比如,对于停车位紧张的老旧小区,可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库与充电站相结合的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强各方协调与合作
建立多方协同工作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如发改、住建、城管、供电部门等)牵头,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业主代表等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发挥供电部门专业优势:供电部门要提前介入,对小区电力设施进行评估和改造规划,负责电力增容、线路铺设等工作,确保供电安全和稳定。如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通过主动走访街道、社区和物业服务公司,在符合条件且居民充电桩报装业务较多的小区配电室附近建设动力箱,每个动力箱提供多个电源接口,共享给需要通电的充电桩使用。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吸引专业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投资建设充电站,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对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
优化建设与运营管理
选择合适的充电设施:根据老旧小区居民的充电需求和使用习惯,优先选择安全可靠、智能高效、兼容性强的充电设备。如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既能满足大多数居民夜间慢充需求,又能在必要时提供应急快充服务。
规范施工流程: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充电站建设,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防尘、降噪、围挡等措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
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要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充电设施的日常维护、故障维修、安全检查等工作,确保充电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充电预约、费用结算、查询投诉等服务。
强化宣传与培训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社区宣传栏、小区广播、业主群、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等,提高居民对充电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充电站建设。
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充电桩运维人员和部分有需求的居民,开展充电设施操作使用、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