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铁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正线上的平交道口逐步被立体交叉所取代,然而,大量的铁路站线、特别是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平交道口。平交道口担负着公、铁路双重运输任务。因此,平交道口设施的优劣,维修工作量的大小,无疑都将直接影响运输效率的发挥和行车安全程度。铁路道口板是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中的咽喉部位,多年来,道口大都选用沥青、混凝土辅面。铁路道口板适用与铁路、公路平交道口,城市轻轨道环形线路平交道口,以及车站站台、车站行李车过道、货场、车辆段检修车间内、外专用线,企业、矿山专用铁路、公路平交道口。整体道床由混凝土整体灌筑而成,在混凝土整体道床直接安装扣件、弹性垫层和钢轨。
混凝土道口板制造工艺
一、模具设计与制作
标准化模具开发
根据钢轨型号(如P43/P50/P60)和道口板标准尺寸(常见2.5×3×0.5m)定制钢制模具,确保几何尺寸误差≤±2mm,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模具内壁涂刷脱模剂(如油性脱模剂或水性乳化剂),防止混凝土粘连并保证表面光洁度。
密封结构集成
在模具中预埋钢板槽、橡胶条及螺栓孔位,实现轨道接缝密封和钢轨固定功能。
二、材料配制与搅拌
高强度混凝土配比
采用C50-C60级混凝土,以水泥、中粗砂、5-25mm碎石为主材,按1:0.6:1.8比例混合,添加减水剂提升流动性和密实性。
部分型号掺入粉煤灰(占比10%-15%)替代部分水泥,降低碳排放并提升抗裂性。
抗腐蚀与功能增强
添加防腐剂,提升道口板在盐碱、潮湿环境下的耐久性。
三、浇筑与成型工艺
分层浇筑与振捣
将混凝土分两次倒入模具,首次填充至50%高度后插入预埋件(如螺栓、钢筋骨架),二次浇筑后使用振动平台振捣30-60秒,排除气泡并确保密实度。
表面处理
通过刮平机整平表面,同步压入防滑刻纹或嵌丝结构,增强雨雪天气的摩擦性能。
四、养护与脱模
分阶段养护
初凝后覆盖土工布并喷水保湿3天,防止干缩裂缝;后续自然养护至28天,强度达标后脱模。
脱模与质检
轻敲模具边缘辅助脱模,检查表面平整度、预埋件位置及尺寸误差,不合格品返工处理。
五、功能强化与包装
防腐与绝缘处理
铁质预埋件涂刷防锈漆(覆盖边缘≥50mm),部分型号在表面喷涂绝缘涂层,降低电磁干扰。
模块化包装
按编号顺序堆叠,采用防撞泡沫隔离,避免运输中磕碰损坏。
总结:混凝土道口板制造工艺通过标准化模具设计、高强度材料配比、分层振捣密实及分阶段养护实现高精度、高耐久性生产,适配铁路与公路交叉口的复杂工况需求。
